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2/11/28 20:20作者:小编人气:
11-20 辞度顾固恨 患假举绝克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诉讼的供词)《狱中杂记》
译文:如果审判的供词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口实)《左传》
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难道我还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辞,文学) 《屈原列传》
译文: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④借口,托辞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赤壁之战》
译文: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命令) 《赤壁之战》
译文: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⑥名词,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⑦告别,辞别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琵琶行》
译文: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辞别)《鸿门宴》
译文: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
⑧推辞,辞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鸿门宴》
译文: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
⑨讲究,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鸿门宴》
译文: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屈原列传》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
读音一:dù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译文:我忘了拿尺码了。
②限度,法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把“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
③制度,法度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后汉书•张衡传》
译文: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
常有大度。(度量) 《高祖本纪》
译文:常常有很大的度量。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 《荆轲刺秦王》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⑥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 《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 《扬州慢》
译文:我的心情悲怆感伤,抚今追昔感慨无限,就自己谱写了这首词曲。
⑧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春风不度玉门关(过) 《凉州词》
译文: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⑨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红楼梦》
读音二:duó
①量,计算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量,计算) 《过秦论》
译文:试拿肴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 《鸿门宴》
译文: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度义而后动(考虑) 《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
①动词,回看,环视,回头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的御史写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赢得仓皇北顾(回头看;回头)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文: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
顾野有麦场(回看,环视,回头) 《狼》
译文:(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
②动词,看,视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译文: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译文: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
③动词,关顾,顾念,顾惜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顾惜,顾念) 《赤壁之战》
译文:子布、元表等人各自顾念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
三岁贯(伺候)汝(你),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念
④动词,看望,拜访,探问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出师表》
译文:三次到草庐中来看望我。
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
译文: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⑤动词,顾虑,考虑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指南录〉后序》
译文:(我)只想求死,不再顾虑(个人)安危。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考虑) 《鸿门宴》
译文: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⑥副词,表示轻微转折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表轻微转折) 《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促织》
译文:心又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郑人买履译文,终究没有什么用处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但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但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⑦表反问,反而,难道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为学》
译文: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⑧顾玩:仔细端详
①动词,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译文: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②动词,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兵,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便坚守营垒
③形容词,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译文: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
④形容词,坚固,牢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
⑤形容词,坚决,坚持
少年固强之。《促织》
译文:少年坚持要斗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
⑥副词,表本来,原来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译文: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⑦副词,表确然。确实,实在。
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译文: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
⑧副词,表让步。固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译文: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
①遗憾,不满意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译文:(陈涉)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遗憾,不满意) 《出师表》
译文: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感到遗憾)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可是公子您待我特别恩厚,公子去了,我却不给您临别赠言,因此我知公子心里怪我,定会回来的。”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决期(怨恨) 《长恨歌》
译文: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怨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只恨鄙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水浒传》
③复合词: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惆怅、悲伤) 《孔雀东南飞》
译文:活着的人却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惆怅、悲伤哪里说得尽呢?
①忧患,祸害,灾祸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译文: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害,灾祸) 《伶官传序》
译文: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讳忌) 《赤壁之战》
译文:这几项都是用兵的忌讳
③病,生病
茜有眼患(病) 《南史•江茜传》
译文:江茜有眼病
愈膏肓之患难(疾病) 《全唐文•愈膏肓疾赋》
译文:治愈垂危的疾病是很困难的。
时有患疟疾者(生病) 《晋书》
译文:当时有患疟疾病的人。
④担忧,忧虑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列传》)(忧虑,担心)
译文: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忧虑,担心)
译文:所以,秦国很想得到的,诸侯很担忧的,本来就不在于作战阿。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危害) 《孙子•谋攻》
译文: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
赵宣子骤谏,公患之(厌恨) 《国语》
译文:赵盾(宣子)又多次劝谏,使晋灵公感到厌恨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借) 《黄生借书说》
译文: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劝学》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 《北史》
译文:大臣触犯法律,是不能宽容的。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 《谭嗣同》
译文:汉人,不能给他们大大的兵权。
⑤假,不真,与真相对,虚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 《狼》
译文:(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⑥非正式的,代理的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侯以西击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
⑦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如果、假如) 《报任安书》
译文: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
⑧复合词,假借: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译文:希望大王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①举起,抬起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举起,抬起) 《赤壁之战》
译文:(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拿) 《赤壁之战》
译文: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
③举出,提出
举类(事例)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 《屈原列传》
译文:列举的虽是眼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④发动,举行,实行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 《陈涉世家》
译文: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
⑤推荐,选拔
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译文: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出师表》
译文: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 《张衡传》
译文: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⑥攻克,占领
戍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 《阿房宫赋》
译文:戍边的士卒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 《庄暴见孟子》
译文:全都头痛,互相转告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 《鸿门宴》
译文: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译文:(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
兔起凫〈野鸭子〉举(飞)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 《礼记 曲礼》
译文:主人不发问,客人不应该先发问。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谭嗣同》
译文:荣禄的阴谋,全在天津阅兵一举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举言:发言) 《孔雀东南飞》
译文:张嘴想对妻子说话,却抽抽咽咽话也说不成句
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举事:作事情) 《察今》
译文: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郑人买履译文,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包举:并吞) 《过秦论》
译文:有(象卷席子那样卷起,象用布包一样)并吞天下,占领海内,控制全国的意图,吞并八方的野心。
①断绝,绝交
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就请求早早册立太子,来断绝秦国的奢望
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赤壁之战》
译文:不如趁早同他绝交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断绝)
译文:楚国如果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于一带六百里地方。
②停止,消失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 《石钟山记》
译文: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译文: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③绝命,断气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绝命) 《促织》
译文: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劝学》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后出师表》
译文: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
⑥极,最,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 《核舟记》
译文:佛印非常像弥勒。
以为妙绝(达到极点) 《口技》
译文: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石钟山记》
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来到陡峭的崖壁下面。
⑧隔绝,阻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阻绝) 《桃花源记》
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
⑨完全,绝对,全然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完全,绝对,全然) 《促织》
译文: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
绝代:1久远的年代2当代独一无二
绝伦:独一无二,超越同等
①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
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克家:担当家务) 《周易》
②成功,完成
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
③战胜,攻破
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 《隆中对》
译文: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译文: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④克制,约束
克已复礼为仁(克制) 《论语》
译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
克已奉公(克制、约束)《后汉书》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赤壁之战》
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⑥限定、约定
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 《后汉书•钟离意传》
译文:与他们约定了日期全到达(目的地)
⑦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通“刻”,刀刻、雕刻) 《史记 李斯列传》
译文: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高频文言实词整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