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2/11/17 13:49作者:小编人气:
《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1600字
诚如其名,整本小说读完只给人留下一种很遥远、模糊的印象,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留下无数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坦白的说,在看译后记之前,我对本书的理解十分浅薄,完全看不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后来才恍然大悟。构成这本书的是主人公悦子零碎的回忆。像书中说:“回忆,我发现,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悦子的回忆充满矛盾和缺失。回忆不仅因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而且是非常主观的东西,加入了人的情感和选择。
石黑说:“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
。回忆模糊不清,是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石黑一雄关心的不是外部的现实世界,而是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全书以战后的长崎为背景,一切都在重建,人心也在改变。书中虽没有一个地方直接描写,但爆炸带来阴影却无处不在。悦子、佐知子、藤原太太都在爆炸中失去了很多,可是她们战后对生活的态度却迥然不同。积极乐观、向前看的藤原太太能安心经营着小面点,悦子和佐知子却不能坦然面对生活。
本书主要有两条主线,其一是悦子的公公绪方先生来家中拜访,提到信奉,曾受过他恩惠,却在杂志上写他坏话的松田重夫。他反复提及,却又装作不在意,越想掩饰越欲盖弥彰,后来终于鼓起勇气带着悦子去向松田重夫对峙,松田却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反映当时旧价值观受到了新价值观强烈挑战。夫妻之间开始因支持政客不同发生矛盾,这在过去也是不可能发生的,夫妻的关系也开始发生改变。
其二是悦子与新邻居佐知子和她的女儿万里子之间的交往。佐知子一直想去充满可能性的美国,尽管是跟着不可靠的酒鬼。她认为伯父的家只是有着无数空房间的坟墓,一直口口声声说自己这样做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女儿万里子,然而万里子却很反感去美国,她想回安子阿姨的家,不愿去冒险,讨厌那个酒鬼。佐知子在母女关系的处理上也做的不好,时常放任女儿一人在家或在外晃荡,淹死女儿喜爱的小猫…….
文章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比如悦子的丈夫二郎为什么会死,她又为什么搬到英国,女儿景子为何上吊自杀,大量的空白待读者自己去填补。其实越读到后面,越感觉佐知子其实就是悦子。在说服万里子去美国的一次谈话中,悦子向她承诺:“你要是不喜欢那里,我们随时回来。”如果不是当事人,凭什么说这种话呢?悦子凭借回忆,给自己蒙上了面具,想隐藏在其后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从文中可以看出,景子(万里子)在国外一直格格不入,郁郁寡欢,以至于自杀身亡。悦子对于自己的决定感到自责,她在内心深处长期以来不断在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到了故事结尾,“那天景子很高兴,我们坐了缆车。”终于拆穿了悦子的伪装,她就是佐知子!
为什么这么写,石黑是这么解释的,当时他在伦敦收留无家可归者的慈善机构里做社工,“我有很多时间和无家可归的人在一起,我倾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说怎么会到这里来,我发现他们不会直截了当、坦白地说他们的故事。”我就觉得这种方法写小说很有意思:
某个人觉得自己的经历太过痛苦或不堪,无法启口,于是借用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
作者无意写一本历史小说,本书的中心还是探讨内疚和自欺,探讨人性的主题也永远不会过时。
另外,书中平淡之中亦见辛辣讽刺,举世闻名的和平雕像就被作者揶揄了一番:我一直觉得那尊雕像长得很丑,而且我无法将它和炸弹掉下来那天发生的事以及随后的可怕的日子联系起来。远远看近乎可笑,像个警察在指挥交通。我一直觉得它就只是一尊雕像,虽然大多数长崎人似乎把它当作一种象征,但我怀疑大家的感觉和我一样。”另类的视角着实有趣。
《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将近》、《无可慰藉》、《我辈孤雏》......充满诗意的作品名强烈吸引伪文艺女青年,会继续拜读。
点击展开全文《远山淡影(2017诺奖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读后感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