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酒阑可奏云和笙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酒阑可奏云和笙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5 19:53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顾谓侍女董双成  唐代诗人 李颀的《王母歌》。  全诗原文:  武皇斋戒承华殿,端拱须臾王母见。  霓旌照耀麒麟车,羽盖淋漓孔雀扇。  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长生临宇县。  头上復戴九星冠,总领玉童坐南面。  欲闻要言今告汝,帝乃焚香请此语。  若能炼魄去三尸,后当见我天皇所。  顾谓侍女董双成,酒阑可奏云和笙。  红霞白日俨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惜哉志骄神不悦,叹息马...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顾谓侍女董双成

  唐代诗人 李颀的《王母歌》。

  全诗原文:

  武皇斋戒承华殿,端拱须臾王母见。

  霓旌照耀麒麟车,羽盖淋漓孔雀扇。

  手指交梨遣帝食,可以长生临宇县。

  头上復戴九星冠,总领玉童坐南面。

  欲闻要言今告汝,帝乃焚香请此语。

  若能炼魄去三尸,后当见我天皇所。

  顾谓侍女董双成,酒阑可奏云和笙。

  红霞白日俨不动,七龙五凤纷相迎。

  惜哉志骄神不悦,叹息马蹄与车辙。

  复道歌钟杳将暮,深宫桃李花成雪。

  为看青玉五枝灯,蟠螭吐火光欲绝。

  酒【酉集下】【酉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又酒,明水也。《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又天酒,甘露也。《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又官名。《周禮·天官》酒正。《註》酒官之長。《又》女酒。《註》女奴曉酒者。

  又祭酒,尊稱之號。《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又酒旗,星名。《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註》邑在河南。

  又《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註》酒泉,今肅州。

  又姓。明有酒好德。

  又人名。《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又《韻補》叶子小切,音剿。《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又叶子與切,音苴。《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闌【戌集上】【門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蘭。《說文》門遮也。《戰國策》晉國之去梁也,千里有餘,有河山以闌之。《史記·楚世家》雖儀之所甚願爲門闌之厮者,亦無先大王。《後漢·明帝紀》勞賜縣掾史及門闌走卒。《註》續漢志曰:五伯鈴下待閣門闌部署街里。

  又車上闌。《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註》扃,車上兵闌也。

  又《廣韻》晚也。《岑參詩》蕭條芳歲闌。

  又《增韻》褪也,衰也。

  又《玉篇》牢也。

  又《廣韻》希也。飮酒半罷也。《史記·高祖紀》酒闌。《註》闌,言希也。謂飮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杜甫詩》廚人語夜闌。

  又《廣韻》盡也。《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又妄也。《史記·汲黯傳》文吏繩,以爲闌出財物於邊關乎。《註》闌,妄也。

  又無符傳出入爲闌。《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陽平侯杜相夫闌出函谷關。《前漢·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註》應劭曰:無符籍妄入宮曰闌。

  又腕闌。《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后旦日,人獻翠腕闌。《註》闌,手鐲類。

  又闌干。《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干。《註》闌干,猶縱橫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闌註》屬越巂郡。

  又《集韻》郞旰切。同。文也。或作斕。亦省。

  又《韻補》叶陵延切,音連。《蘇軾·遊東西巖詩》况復情所鍾,感槩萃中年。正賴絲與竹,陶寫有餘歡。常恐兒輩覺,坐令高趣闌。歡音軒。

  可【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又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又《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又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又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又《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又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又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又《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又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奏【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

  又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又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又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又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又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又叶則古切,音珇。《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本作。《說文》从,从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

  云【子集上】【二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又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又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又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又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又姓。漢云敞。

  又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又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又《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和【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笙【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生。《廣韻》樂器也。《世本》隨作笙。一曰女媧作。《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釋名》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博雅·釋樂》以瓠爲之,十三管,宮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蔟之氣,象萬物之生故謂之笙。《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註》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漢·律歷志》匏曰笙。《註》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書·益稷篇》笙鏞以閒。《詩·小雅》笙磬同音。《周禮·春官》笙師掌敎歙竽、笙。

  又細也。《揚子·方言》笙,細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細貌謂之笙。《廣雅》笙,小也。

  又地名。《左傳·宣十八年》歸父還自晉至笙。《註》笙,魯境。

  又簟名。《揚子·方言》簟謂之笙。《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韜于筒中。

  又叶師莊切。《詩·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將、行,行音杭。

  又《字彙補》疏臻切,音莘。《史記·齊世家》遂殺子糾于笙瀆。《索隱曰》鄒誕生本作莘讀,莘、笙聲相近。

  酒阑可奏云和笙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酒阑可奏云和笙全诗作者是谁?酒阑可奏云和笙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酒阑可奏云和笙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