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5 19:57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主人三十朝大夫
唐代诗人 李颀的《夏宴张兵曹东堂》。
全诗原文:
重林华屋堪避暑,况乃烹鲜会佳客。
主人三十朝大夫,满座森然见矛戟。
北窓卧簟连心花,竹裏蝉鸣西日斜。
羽扇摇风却珠汗,玉盆贮水割甘瓜。
云峰峨峨自冰雪,坐对芳樽不知热。
醉来但挂葛巾眠,莫道明朝有离别。
⒈ 坐满座位。谓人多。
引南朝 宋鲍照《代东门行》:“丝竹徒满座,忧人不解颜。”
唐王勃《滕王阁序》:“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⒉ 所有在座的人。
引唐 白居易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晏安恭 为 越州 教授, 张子韶 为僉判。 晏 美髯,人目之为 晏鬍。一日,同赴郡集, 晏 最末至, 张 戏之曰:‘来何晏乎?’满座皆笑。”
《》卷三:“店中满座听见他高声大喊,尽回头来看,也有问他姓名的。”
茅盾《子夜》十七:“徐曼丽 用了最清脆的声音说。立刻满座都鼓掌了。”
⒊ (剧场等公共场所)座位坐满或按座位出售的票子卖完。
例如:今晚的电影院已经满座了。
⒈ 茂密貌;丰厚貌。
引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道路修平,而两边棘刺森然,略不容足。”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潁川 陈鸿祖 携友人出春明门,见竹柏森然。”
宋 张栻 《初夏偶书》诗:“永,一牎修竹正森然。”
明何景明《王都谏画鹰歌》:“羽毛森然振赤日,意气矫欲排翔云。”
⒉ 众多貌。
引《南齐书·陈显达传》:“忠党有心,节义难遣,信次之间,森然十万。”
《旧唐书·礼仪志五》:“武德 之初,议宗庙之事,神尧听之, 太宗 参之,硕学通儒,森然在列。”
宋张孝祥虞美人·赠卢坚叔》词:“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
⒊ 盛貌。
引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续钞》:“谁将九色借吴綾,神采森然动毫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陆舟》:“张公舖 人见平地中忽拥官舰数十……仪卫森然。”
⒋ 耸立貌。
引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桂》:“气王百药,森然云挺。”
刘白羽 《昆仑山的太阳》:“天山 雪水汇为悬空而落的瀑布,在森然壁立的峡谷中一片涛声滚滚。”
⒌ 阴森貌。
引《太平广记》卷二〇四引 唐 卢□ 《逸史·李謩》:“李生 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曀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鬼神之来。”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两岸石如虎豹猿玃,森然欲搏。”
⒍ 因惊恐而毛发耸立貌。
引《红楼梦》第一〇一回:“凤姐 刚举步走了不远,只觉身后‘咈咈哧哧’,似有闻嗅之声,不觉头髮森然直竪起来。”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七章二:“如走危岩险径,毛发森然。”
⒎ 阴冷貌。
引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室无纤尘,惟坐久觉阴气森然。”
⒏ 严整貌。
引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虽行山涧箐谷中,每数里必齐队一次,森然不乱。”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行伍而上,其职八等,置彼周行,森然布列。”
⒐ 味纯正浓郁。
引宋 陶穀 《清异录·茗荈》:“汤悦 有《森伯颂》,盖茶也。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
見【酉集上】【見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又姓。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賢去聲。《廣韻》露也。《易·乾卦》見龍在田。《疏》陽氣發見,故曰見龍。《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註》凡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⒈ 矛和戟。亦用以泛称兵器。
引《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荀子荣辱》:“伤人之(一作以)言,深於矛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判身入矛戟,轻敌比錙銖。”
满座森然见矛戟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满座森然见矛戟全诗作者是谁?满座森然见矛戟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满座森然见矛戟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