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4:09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皎洁灵潭图日月
唐代诗人 武平一的《兴庆池侍宴应制》。
全诗原文:
銮舆羽驾直城隈,帐殿旌门此地开。
皎洁灵潭图日月,参差画舸结楼臺。
波摇岸影随桡转,风送荷香逐酒来。
愿奉圣情欢不极,长游云汉几昭回。
⒈ 不齐貌。
引《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汉 张衡 《西京赋》:“华 岳峩峩,冈峦参差。”
唐 孟郊 《旅行》诗:“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疎林欹倒出霜根。”
朱自清 《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⒉ 纷纭繁杂。
引三国 魏 左延年 《秦女休行》:“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悵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
明夏完淳《怀李舒章》诗:“浮云出修坂,余心常参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怪萝参差,使人骇惧。”
⒊ 蹉跎;错过。
引唐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诗:“莫学 东山 卧,参差老 谢安。”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再试,退解头 宋言 为第六十五人,如闻来唁, 宋 曰:‘来春之事,甘已参差。’ 李播 舍人放榜,以 言 为第四人及第。 言 感恩深,实为望外也。”
清 纳兰性德 《浣溪纱》词:“远信不归空竚望,幽期细数却参差。”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梁 君到后,约我两次,都参差了,没有遇见。”
⒋ 远离;阻隔。
引宋 范仲淹 《与知郡职方书》:“切少烦躁,损气伤神,益为灾矣……奉忧之心,公必悉之,其如参差,无以为力,奈何!奈何!”
元 邓牧 《寄友》诗:“我还 吴,君适 越,遥隔三江共明月。明月可望,佳人参差。笑言何时,写我相思。”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往来迢递,终始参差,一简书写就了情词。”
⒌ 差不多;几乎。
引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
唐 周濆 《逢邻女》诗:“莫向秋池照緑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宋 柳永 《望海潮》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鶯鶯 在 普救,参差被虏。”
⒍ 很快;顷刻。
引前蜀 贯休 《古塞曲》之三:“百万精兵动,参差便渡 辽。”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四折:“好嶮些儿嶮些儿遭横死,死在参差,命若悬丝。”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谁承望命在参差,任渔公自三思,空有翻波志,他可便见的在钢刀下死。”
⒎ 不一致;矛盾。
引《庄子·秋水》:“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夫以一家之言,一人之説,而参差相背,前后不同,斯又不足观也。”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夫妻情爱重,致令父子语参差。”
《儒林外史》第八回:“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着, 王太守 不肯就接。”
楼适夷 《痛悼傅雷》:“那时我们虽以数年阔别后的重逢而感到高兴,但在有些事情的观点上发生了参差。”
⒏ 差池;差错。
引唐 元稹 《代九九》诗:“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难道耍我不成?还是相约里头,有甚么説话参差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明日再烦一往,当令见一如意郎君。妾少读相人书,颇不参差。”
《红色歌谣·十二月歌》:“或有参差,你要多指导。”
⒐ 古代乐器名。洞箫,即无底的排箫。亦名笙。相传为 舜 造,象凤翼参差不齐。参阅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箫》、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笙》。
引《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唐 皎然 《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诗:“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清 秋瑾 《挽故人陈阕生》诗:“喜音时按玉参差,好客每陈金凿落。”
⒈ 画船。参见“画船”。
引南朝 梁元帝 《赴荆州三江口》诗:“莲舟羽氅,画舸覆緹油。”
唐 岑参 《早春陪崔中丞浣花溪宴》诗:“红亭移酒席,画舸逗江村。”
元 张埜 《水龙吟·皇庆癸丑重九登南高峰寄柳汤佐同知》词:“浙 浦寒潮, 苏堤 画舸,。”
明何景明《送叶生还郑继之》诗:“江 南画舸春柳低,海上茅堂白云满。”
結【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又《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
又《博雅》曲也。
又《玉篇》要也。
又《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
又《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又《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樓【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又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又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又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又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又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又《爾雅·釋詁》樓,聚也。
又《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又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又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又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又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臺【卷十二】【至部】
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徒哀切〖注〗、㙵,古文。䑓,俗字。
(臺)觀四方而高者也。釋名曰。觀、觀也。於上觀望也。觀不必四方。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臺。大雅。經始靈臺。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臺。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闕也。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古臺讀同持。心曰靈臺。謂能持物。淮南子。其所居神者、臺以游大淸。注。臺、持也。又臺無所鑒、謂之狂生。注。臺、持也。此皆作臺自可通。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臺形相似。从至。从高省。與室屋同意。按臺不必有屋。李巡注爾雅曰。臺上有屋謂之謝。然則無屋者謂之臺。築高而已。云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云从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㞢聲。徒哀切。一部。
参差画舸结楼臺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参差画舸结楼臺全诗作者是谁?参差画舸结楼臺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参差画舸结楼臺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