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寒食山中酒復春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寒食山中酒復春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8 14:27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伊川桃李正芳新  唐代诗人 宋之问的《寒食还陆浑别业》。  全诗原文:  洛阳城裏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⒈ 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介 愤而隐于 绵山。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伊川桃李正芳新

  唐代诗人 宋之问的《寒食还陆浑别业》。

  全诗原文:

  洛阳城裏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⒈ 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介 愤而隐于 绵山。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引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

  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张煌言《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

  ⒉ 吃冷的食物。

  引《后汉书·周举传》:“太原 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

  《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⒊ 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

  引《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

  《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山【寅集中】【山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與刪音同。《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中【子集上】【丨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酒【酉集下】【酉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子酉切,愀上聲。《說文》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釋名》酒,酉也,釀之米麴,酉澤久而味美也。亦言踧也,能否皆彊相踧持飮之也。

  又入口咽之,皆踧其面也。《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淸酒。《註》事酒,有事而飮也。昔酒,無事而飮也。淸酒,祭祀之酒。《前漢·食貨志》酒,百藥之長。《東方朔傳》銷憂者莫若酒。《江純·酒誥》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之帝女,一曰杜康。

  又酒,明水也。《禮·明堂位》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又天酒,甘露也。《瑞應圖》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一名天酒。

  又官名。《周禮·天官》酒正。《註》酒官之長。《又》女酒。《註》女奴曉酒者。

  又祭酒,尊稱之號。《前漢·伍被傳》號爲劉氏祭酒。《註》祭時惟尊長酹酒也。

  又酒旗,星名。《曹植·酒賦》仰漢旗之景曜,協嘉號於天辰。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二年》王與虢公酒泉之邑。《註》邑在河南。

  又《前漢·武帝紀》以其地爲武威酒泉郡。《註》酒泉,今肅州。

  又姓。明有酒好德。

  又人名。《史記·晉世家》靜公俱酒。

  又《韻補》叶子小切,音剿。《詩·鄭風》叔于狩,巷無飮酒。豈無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易林》白茅醴酒,靈巫拜禱。神嘻飮食,使人壽老。

  又叶子與切,音苴。《張超·誚靑衣賦》東向長跪,接狎歡酒。悉請諸靈,邪僻無主。

  復【卷二】【彳部】

  往來也。从彳复聲。房六切

  (復)往來也。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从彳。聲。房六切。三部。

  春【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萅旾《廣韻》昌脣切《集韻》《韻會》樞倫切,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又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又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又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又《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寒食山中酒復春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寒食山中酒復春全诗作者是谁?寒食山中酒復春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寒食山中酒復春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