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4:44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萧索边心常不乐
唐代诗人 崔湜的《大漠行》。
全诗原文:
单于犯蓟堧,骠骑略萧边。
南山木叶飞下地,北海蓬根乱上天。
科斗连营太原道,鱼丽合阵武威川。
三军遥倚杖,万里相驰逐。
旌斾悠悠静瀚源,鼙鼓喧喧动卢谷。
穷徼上幽陵,吁嗟倦寝兴。
马蹄冻溜石,胡毳暖生冰。
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沈海色凝。
崆峒异国谁能托,萧索边心常不乐。
近见行人畏白龙,遥闻公主愁黄鹤。
阳春半,岐路间。
瑶臺苑,玉门关。
百花芳树红将歇,二月兰皐绿未还。
阵云不散鱼龙水,雨雪犹飞鸿鴈山。
山嶂连绵不可极,路远辛勤梦颜色。
北堂萱草不寄来,东园桃李长相忆。
汉将纷纭攻战盈,胡寇萧条幽朔清。
韩君拜节偏知远,郑吉驱旌坐见迎。
火绝烟沈右西极,谷静山空左北平。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
⒈ 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广成子之所。也称空同、空桐。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引《庄子·在宥》:“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
《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登 鷄头。”
南朝 梁 沉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依风问道。”
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宋 沉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
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餘荒丘。”
⒉ 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 《山海经·海内东经》:“温水 出 崆峒。
引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⒊ 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引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⒋ 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引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⒌ 山高峻貌。
引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李子 别上国,南山崆峒春。”
⒍ 山洞;洞窟。
引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⒎ 宽敞空阔。
引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⒏ 形容声音洪大。
引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⒈ 外国;他乡。
引《墨子·兼爱上》:“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 乌孙 王。”
前蜀韦庄《遣兴》诗:“异国清明节,空江寂寞春。”
清 朱之瑜 《致张定西侯书》:“瑜 飘零异国。”
郁达夫《自叹》诗:“异国飘零妻又去,十年恨事数番更。”
誰【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又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又《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又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又《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能【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又《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又《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又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又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又《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又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又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托【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韻會》闥各切。同拓。見拓字註。
又不托,與餺飥通。《五代史·李茂貞傳》一日食粥,一日食不托。《歐陽脩·歸田錄》唐人謂湯餠爲不托。
又柈名。宋曰托子,今曰托盤。
崆峒异国谁能托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崆峒异国谁能托全诗作者是谁?崆峒异国谁能托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崆峒异国谁能托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