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4:51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仄○○仄平仄
将军拥旄宣庙略
唐代诗人 骆宾王的《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一》。
全诗原文: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羣,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将军拥旄宣庙略,战士横行静夷落。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登剑阁。
阁道岧嶤起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邛关九折无平路,江水双源有急流。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原绕毒雾,溪谷多淫雨。
行潦四时流,崩查千岁古。
漂梗飞蓬不自安,扪藤引葛度危峦。
昔时闻道从军乐,今日方知行路难。
沧江绿水东流驶,炎洲丹徼南中地。
南中南斗映星河,秦川秦塞阻烟波。
三春边地风光少,五月泸中瘴疠多。
朝驱疲斥候,夕息倦樵歌。
向月弯繁弱,连星转太阿。
重义轻生怀一顾,东伐西征凡几度。
夜夜朝朝斑鬓新,年年岁岁戎衣故。
灞城隅,滇池水。
天雅望转积,地际行无已。
徒觉炎凉节物非,不知关山千万里。
弃置勿重陈,征行多苦辛。
且悦清笳杨柳曲,讵忆芳园桃李人。
绛节朱旗分白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行路难,几千端。
无復归云凭短翰,空余望日想长安。
⒈ 士兵,参加作战的人。
引《尉缭子·武议》:“武王 伐 紂,师渡盟津,右旄左鉞,死士三百,战士三万。”
《后汉书·孔融传》:“孤(曹操)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餘矣。”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在战斗结束回来的山路上,有几个战士倒下了。”
⒉ 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引张天翼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
⒈ 不循正道而行。
引《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踰者。”
贾公彦 疏:“言横行者,不要东西为横、南北为纵,但是不依道涂,妄由田中,皆是横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扈从横行,出乎四校之中。”
王先谦 补注:“横行,谓军士分校就列,天子周回按部,不由中道行而旁出。”
⒉ 广行,遍行。
引《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王先谦 集解引 卢文弨 曰:“横行天下,犹《书》所云‘方行天下’,言周流之广。”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李杜韩柳优劣》:“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传三古,下笼百氏,横行阔视於缀述之场者, 子厚 一人而已矣。”
清 魏源 《黄山诗》之四:“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势不欲上天,横行海云里。”
⒊ 犹言纵横驰骋。多指在征战中所向无敌。
引《吴子·治兵》:“寧劳於人,慎无劳马,常令有餘,备敌覆战。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上将军樊噲 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 匈奴 中。’”
唐 胡适 《燕歌行》:“汉 家烟尘在东北, 汉 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明 梁辰鱼 《古轮台·拟出塞》曲:“成败古难凭,但愿输忠藎,君不闻,男子重横行。”
清 陶澂 《当垂老别》诗:“不如事征战,横行寄胸臆。”
⒋ 谓胡作非为。
引《史记·伯夷列传》:“盗蹠 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古今小说·晏》:“三个不知文墨礼让,在朝廷横行,视君臣如同草木。”
老舍 《茶馆》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务和 美国 兵在 北京 横行的时候。”
⒌ 横着行走,多指螃蟹。喻肆行无忌。
引唐皮日休《咏蟹》:“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
清 李渔 《慎鸾交·狠图》:“不戴乌纱官名在,人人见我称员外。任横行似蟹,没人来佈摆。”
⒍ 横列,横着排列。
引《墨子·备穴》:“十步拥穴,左右横行,高广各十尺,杀。”
孙诒让 间诂:“此言凡穴直前十步,则左右横行别为方十尺之穴。”
《宋史·礼志二十》:“次金吾将军押细仗入正衙门后,横行拜讫,分行上黄道。”
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大官小吏咸朒缩,左华右洋日张示。华商半悬他国旗,报关但用横行字。”
鲁迅 《彷徨·肥皂》:“四铭 接来看时,知道是字典,但文字非常小,又是横行的。”
⒎ 宋 代官员在放假三日后聚集上朝,谓之“横行”。
引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更直当春好,横行隔宿咨。”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旧制,凡连假三日而著於令者,宰相至陞朝官尽赴文德殿参假,谓之横行。”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遇休假,併三日已上,应内殿起居官毕集,谓之横行。”
靜【戌集中】【青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審也。从靑,爭聲。《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又《增韻》動之對也。《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又《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又《詩·邶風》靜言思之。《傳》靜,安也。
又《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又《詩·邶風》靜女其姝。《傳》靜,貞靜也。
又《廣韻》息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又《韻會》澄也。
又《廣韻》和也。
又《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竫。
又《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義同。《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又《詩·大雅》籩豆靜嘉。《箋》潔淸而美。《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云,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云,爰淸爰靜,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叶,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又叶千廷切,音淸。《六韜》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
夷【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姨。平也,易也。《詩·周頌》彼徂矣,岐有夷之行。
又大也。《詩·周頌》降福孔夷。
又安也,悅也。《詩·鄭風》旣見君子,云胡不夷。
又等也,儕也。《禮·曲禮》在醜夷不爭。《史記·張良傳》諸將陛下等夷。
又也。《禮·喪大記》男女奉尸夷於堂。《周禮·天官·凌人》大喪共夷槃冰,牀曰夷牀,衾曰夷衾,皆依尸爲言。
又夷俟,展足箕坐也。《論語》原壤夷俟。
又誅滅也。《前漢·法志》戰國時,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
又傷也。《易·序卦》故受之以明夷。
又芟也。《周禮·秋官》薙氏掌殺草,夏日至而夷之。
又陵夷,言凡事始盛終衰,其頺替如丘陵漸平也。《前漢·成帝紀》帝王之道,曰以陵夷。
又地名。《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註》國在城陽莊武縣。《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註》采地。《僖二十三年》楚伐,遂取焦夷。《註》焦,譙縣,夷,城父,地。
又要服。《書·禹貢》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
又嵎夷,東表之地,在今登州。《書·堯典》宅嵎夷。
又馮夷,河伯也。《莊子·大宗師》馮夷,得之,以遊大川。《郭璞·江賦》冰夷倚浪。《天子傳》河伯無夷之所都居。《註》冰夷,無夷,卽馮夷。
又《淮南子·原道訓》馮夷,泰丙之御也。《註》二人名,古之能御隂陽者。《容齊隨筆》此別是一馮夷。
又女夷,風神名。《淮南子·天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
又山名。武夷,在今崇安,有十二峰九曲之勝。相傳籛鏗之子,長曰武,次曰夷,隱此得道,故名。
又水名。夷水,出襄陽及康狼二山之閒。《水經》漢水過宜城,夷水注之。
又鴟夷,酒器。《揚雄·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壷。《吳越春秋》吳王取子胥尸,盛以鴟夷,而投之江。《史記·貨殖傳》范蠡變名易姓,爲鴟夷子皮。
又辛夷,花名。《楚辭·九歌》辛夷楣兮葯房。
又留夷,香草。《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
又《諡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靜,曰夷。
又姓。周齊大夫夷仲年之後,見《統譜》。
又人名。伯夷,舜秩宗之官。
又孤竹君之長子曰伯夷。
又優婆夷。《梵書·翻譯名義》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所云淸淨男女也。
又與彝同。《孟子》詩云:民之秉夷。詩本作彝。
又叶羊吏切,音異。《馮衍·顯志賦》攢射干雜蘼蕪兮,結木英與新夷。光扈扈而揚耀兮,紛郁郁而暢美。美音媚。新夷卽辛夷。本作。一曰古遲夷通。
落【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
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又木名。《爾雅·釋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战士横行静夷落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战士横行静夷落全诗作者是谁?战士横行静夷落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战士横行静夷落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