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4:57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青鸟白云王母使
唐代诗人 张易之的《奉和圣製夏日游石淙山》。
全诗原文:
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
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
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
山中日暮幽岩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垂【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唐韻》《集韻》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詩·小雅》垂帶而厲。
又布也。《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又邊垂。《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宣八年》仲遂卒于垂。《註》齊地。
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瑞。《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藤【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藟也。今總呼草蔓延如藟者。
又《集韻》苰藤,草名。胡麻也。
又州名。《韻會》隋攺永平州爲藤州。《唐書·李嗣眞傳》來俊臣獄興,嗣眞上書,流藤州。
断【卯集下】【斤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玉篇》同斷。俗字。(斷)〔古文〕《唐韻》《正韻》都管切《集韻》《韻會》覩緩切,音短。《說文》作。截也。《書·盤庚》乃斷棄汝。《傳》斷,絕也。《詩·商頌》是斷是遷。《疏》於是斬斷之。
又《廣韻》《正韻》徒管切《集韻》《韻會》杜管切,音。絕也。《羣經音義》旣絕曰斷。《釋名》斷,段也。分爲異段也。《易·繫辭》其利斷金。《疏》其纖利能斷截於金。
又《集韻》徒玩切《正韻》杜玩切,音段。義同。
又《廣韻》丁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玩切,音鍛。決也。《易·繫辭》以斷天下之疑。《疏》決斷天下之疑。
又《書·秦誓》斷斷猗無他技。《疏》斷斷,守善之貌。
又《周禮·地官·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與有地治者,取而斷之。
又《韻補》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詩》一病經四年,親友書信斷。彼獨是何人,心如石不轉。
又叶徒眷切。《鮑照·擬古》居人掩閨臥,行子中夜飯。野風吹秋木,行子心腸斷。
葛【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正韻》居曷切,音割。《玉篇》蔓草也。《易·困卦》困于葛藟。《註》引蔓纏繞之草。《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屬之綿遠者取譬瓜葛。《蔡邕·獨斷》凡與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會尚書官屬陛西除下。
又《說文》絺綌,草也。《詩·周南》葛之覃兮。《傳》葛所以爲絺綌。《周禮·地官·掌葛掌》以時徵絺綌之材于山農。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雜遝膠葛以方馳。《註》膠葛,驅馳也。
又國名。《書·仲虺之誥》乃葛伯仇餉。《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又水名。《水經注》沭水又南與葛陂相會。
又山名。《越絕書》有葛山。《山海經》葛山之首無草木。
又姓。《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國爲氏。
又諸葛,有熊氏之後爲詹葛氏,齊人語訛,以詹葛爲諸葛。
又《毛詩古音攷》音結。《詩·邶風》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馬融·圍棋賦》乍緩乍急兮上且未別,黑白紛亂兮於約如葛。
又《唐韻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蓋。◎按古本葛與蓋通。
⒈ 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
引《左传·定公十四年》:“大子 蒯聵 献 盂 于 齐,过 宋 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仪礼·丧服》:“禽兽知母而不知父,野人曰:‘父母何筭焉!’都邑之士则知尊禰矣。”
贾公彦 疏引《论语》 郑玄 注:“野人粗略,与都邑之士相对。亦谓国外为野人。”
⒉ 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引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
《百喻经·比种田喻》:“昔有野人,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鬱茂。”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牛次原》:“几树垂杨官道斜,不成村落野人家。”
范文澜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农夫住在田野小邑,称为野人。”
⒊ 庶人;平民。
引《论语·先进》:“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后进於礼乐,君子也。”
刘宝楠 正义:“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
唐 白居易 《访陈二》诗:“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君子修德,以教野人。”
⒋ 士人自谦之称。
引唐 杜甫 《赠李白》诗:“野人对羶腥,蔬食常不饱。”
仇兆鳌 注:“野人,公自谓也。”
明刘基《樵渔子对》:“夫高屋大厦,百鬼所闞;妖服贾祸,先哲时鉴:是岂野人之所愿欲哉!”
⒌ 借指隐逸者。
引唐 元稹 《晨起送使病不行因过王十一馆居》诗之二:“野人爱静仍耽寝,自向黄昏肯去无?”
宋 王禹偁 《题张处士溪居》诗:“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絶尘嚣。”
⒍ 粗野之人。指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蛮不讲理的人。
引《荀子·大略》:“管仲 之为人,力功不力义,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可以为天子大夫。”
杨倞 注:“类郊野之人,未浸渍於仁义,故不可为王者佐。”
《红楼梦》第五二回:“比如方才説话,虽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洪深 《五奎桥》:“周乡绅 :放屁!这是什么野人,敢说这种野话!”
⒎ 旧指未开化的民族。
引《吕氏春秋·恃君》:“氐羌 呼唐离水 之西, 僰人、野人 篇笮 之川, 舟人、送龙 突人 之乡,多无君。”
高诱 注:“西方之戎无君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云南七·车里等各羁縻土司》:“野人者,在二长官司( 茶山、麻里 )界外,赤髮黄睛,树皮为衣,夜宿树上,丑恶兇悍,逢人即杀,无酋长约束。”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序例》:“野人所知亦简,故 苗、黎、番、回 虽悍,人能制之。”
⒏ 指传说的猩猩之类。参见“野婆”。
引《尔雅翼·释兽二》“猩猩”:“荀卿 曰:‘今天猩猩形相,亦二足无毛也。’既言二足而又言无毛,则去人不远矣,今人谓之野人。”
心【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垂藤断葛野人心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垂藤断葛野人心全诗作者是谁?垂藤断葛野人心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垂藤断葛野人心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