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4:59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珊瑚刻盘青玉尊
唐代诗人 张说的《安乐郡主花烛行》。
全诗原文:
青宫朱邸翊皇闱,玉叶琼蕤发紫微。
姬姜本来舅甥国,卜筮俱道凤皇飞。
星昴殷冬献吉日,夭桃秾李遥相匹。
鸾车凤传王子来,龙楼月殿天孙出。
平臺火树连上阳,紫炬红轮十二行。
丹炉飞铁驰炎焰,炎霞烁电吐明光。
绿軿绀幰纷如雾,节鼓清笳前启路。
城隅靡靡稍东还,桥上鳞鳞转南渡。
五方观者聚中京,四合尘烟涨洛城。
商女香车珠结网,天人宝马玉繁缨。
百壶渌酒千斤肉,大道连延障锦轴。
先祝圣人寿万年,復祷宜家承百禄。
珊瑚刻盘青玉尊,因之假道入梁园。
梁园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
翠幕兰堂苏合熏,珠帘挂户水波纹。
别起芙蓉织成帐,金镂鸳鸯两相向。
罽茵饰地承琱履,花烛分阶移锦帐。
织女西垂隐烛臺,双童连缕合欢杯。
蔼蔼绮庭嫔从列,娥娥红粉扇中开。
黄金两印双花绶,富贵婚姻古无有。
清歌棠棣美王姬,流化邦人正夫妇。
因【丑集上】【囗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音姻。《說文》从囗大。會意。《徐鍇曰》能大者,衆圍就之也。
又仍也,襲也。《論語》殷因於夏禮。《孟子》爲高必因丘陵,爲下必因川澤。《書·堯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註》析而又析也。《禮·禮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
又依也。《論語》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又托也。《孟子》時子因子而以告孟子。
又由也。《鄒陽·上梁王書》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劒相眄者,無因至前也。
又緣也。《傳燈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因,今生作者是。
又姓。《左傳·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禮、因絅。
又《六書正譌》借爲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
又叶烏前切,音烟。《陸雲·贈顧尚書詩》殊音合奏,曲異響連。絕我懽條,統我思因。《集韻》或作㧢。
之【子集上】【丿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假【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古雅切《集韻》《韻會》舉下切,音賈。《詩·小雅》不遑假寐。《註》不脫衣冠而寢。
又借也。《禮·王制》大夫祭器不假。《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取于物爲假。
又《周禮·六書註》假借者,令長之類是也。
又《禮·曲禮》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疏》假,因也。
又《楚漢春秋》會稽假守殷通。《註》假謂兼攝也。
又《爾雅·釋詁》假,大也。《詩·大雅》假哉天命。《儀禮·士冠禮》髦士攸宜,宜之于假。
又設辭。《列子·楊朱篇》楊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濟。禽子曰:假濟爲之乎。
又北假,地名。《史記·秦始皇紀》使蒙恬渡,取高關陶山北假中。
又與嘉同。美也。《詩·大雅》假樂君子。《中庸》作嘉。《毛傳》假,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與遐通。《揚子·法言》假言周於天地,贊於神明。《註》假作遐。
又《集韻》《韻會》居迓切《正韻》居亞切,音價。休沐也。《晉書·王尼傳》護軍與尼長假。《歐陽修·題跋》言旬休,皆休假也。
又《集韻》《正韻》與格同,至也。《易·萃卦》王假有廟。
又叶胡故切,音互。《宋玉·招魂》結撰至思,蘭芳假些。人有所極,同心賦些。
又叶古我切,音果。《陶潛·命子詩》旣見其生,實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又與嘏同。《禮·禮運》是謂大假。《纂言》假與嘏通。大假者,大其嘏詞也。
道【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衟《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入【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⒈ 即 梁苑。西汉 梁孝王 的 东苑。参见“梁苑”。
引唐 韦应物 《送李十四山东游》诗:“梁 楚 多大蕃,高论动侯伯……立马望东道,白云满 梁园。”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祝寿》:“嘆 金谷、梁园,多少繁华一梦中。”
清 顾炎武 《梁园》诗:“梁园 词赋想遗音,雕繢风流遂至今。”
章炳麟《梁园客》诗:“闻道 梁园 客最豪,山中 谷永 太萧条。”
⒉ 借指皇室的宅第园林。
引唐 魏元忠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大君敦宴赏,万乘下 梁园。”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梁园 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
⒊ 指 汴京。今 河南省 开封市。
引宋陈师道《骑驴》诗之二:“独无 锦里 惊人句,也得 梁园 画作图。”
任渊 注:“梁园,指 汴京。”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拜辞了年高的父母,我一径的取应往 梁园 去。”
清陈维崧《采桑子·正月十二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词:“杜陵 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捩影长空。 燕市、梁园 类转蓬。”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李白 与 宗氏 的结合,时期估计当在 天宝 三年(公元744年),地点当在 梁园(河南 开封 )。”
⒋ 指剧场,戏园。
引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贫道观看多时,见 洛阳 梁园棚内,有一伶人,姓 许 名 坚,乐名 蓝采和。”
元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访求赞》套曲:“这构栏领鶯花独镇着乾坤内,便一万座梁园也到不得。”
因之假道入梁园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因之假道入梁园全诗作者是谁?因之假道入梁园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因之假道入梁园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