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08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官道城南把桑叶
唐代诗人 王勃的《采莲曲》。
全诗原文: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
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復莲花,花叶何稠迭。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⒈ 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 问於 赵孟 曰:‘ 范武子 之德何如?’”
《书·哥舒翰传》:“禄山 见 翰 责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先生如南来,就印 陈老莲 画集何如?”
⒉ 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
引《左传·僖公九年》:“及 里克 将杀 奚齐,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晋 辅之,子将何如?’”
《汉书·叔孙通传》:“数岁, 陈胜 起, 二世 召博士诸儒生问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陈,於公何如?’”
⒊ 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
引《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虚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职,必先审问其同僚者何如人。”
《老残游记》第十回:“单弹没有什么意味。我看时候何如,再请一个客来,就行了。”
鲁迅 《书信集补遗·致江绍原》:“闻 广东 中大英语系主任为 刘奇峰,不知何如人也。”
⒋何似,比……怎么样。
引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子谓 吕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龄 《采莲》诗:“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书·李石传》:“石 曰:‘陛下罪己当然,然责治太早……今自视何如即位时?’”
⒌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引《北史·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如知其无用,何以更索?恶其厚费,何如勿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吾贵为尚书,何如 秀水 朱十,以七品官归田,饭疏饮水,多读万卷书也?”
刘大白 《旧梦》诗:“与其向梦里寻诗做,何如向诗中寻梦做呢?”
⒍ 犹何故。
引《史记·魏公子列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於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元无名氏《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久闻先生作诗,不喜 苏 黄,何如?”
⒈ 江岸上。
引《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过於 荆,至 江 上,欲涉。”
《史记·伍子胥列传》:“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胥山。”
南朝 宋鲍照《发后渚》诗:“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习氏宅,江 上夫人城。”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⒉ 江面上。
引《史记·伍子胥列传》:“伍胥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唐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黄景仁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⒊ 江中。
引宋苏辙《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采【酉集下】【釆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此宰切,音採。《說文》捋取也。《詩·周南》采采卷耳。《朱註》采采,非一采也。
又擇也。《禮·昏義》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釋文》采,擇也。《疏》納采者,謂采擇之禮。《史記·秦始皇紀》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班固·西都賦》奚斯魯頌,同見采於孔氏。
又采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史記·項羽紀》吾令人望其氣,皆爲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又物采。《左傳·隱五年》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疏》取鳥獸之材以章明物色,采飾謂之爲物。《文六年》分之采物。《疏》采物,謂采章物也。
又《魯語》天子大采朝日,少采夕月。《註》大采,袞職也。少采,黼衣也。
又《左思·蜀都賦》符采彪炳。《註》符采,玉橫文也。
又事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使獲燿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註》采,官也。展其官職,設厝其事業者也。
又官也。《書·堯典》帝曰:疇咨若予采。《傳》采,事也。馬云:官也。《禮·明堂位》九采之國。《疏》各掌當州諸侯之事。
又采地。《禮·禮運》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前漢·地理志》大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
又飾也。《前漢·嚴助傳》樂失而淫,禮失而采。《註》如淳曰:采,飾也。師古曰:采者,文過其實。
又墓地。《揚子·方言》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采。《註》古者卿大夫有采地,死葬之,因名。
又風采。《前漢·霍光金日磾傳》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左思·魏都賦》極風采之異觀。
又《詩·秦風》蒹葭采采。《傳》采采,猶萋萋,盛也。
又《詩·曹風》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傳》采采,衆多也。《朱註》采采,華飾也。《謝靈運·緩歌行》采采彤雲浮。
又幣也。《史記·周本紀》召公奭贊采。《註》正義曰:采,幣也。
又詩篇名。《禮·玉藻》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又姓。《風俗通》漢度遼將軍采皓。
又地名。《左傳·僖八年》晉里克帥師,敗狄于采桑。《註》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
又玉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晁采、琬琰,和氏出焉。《註》晁采,玉名。
又木名。《史記·秦始皇紀》堯舜采椽不刮。《註》索隱曰:采,木名。卽今之櫟木也。
又草名。《博雅》采,䆃采也。
又《韻會》《正韻》倉代切,音菜。臣食邑。《周禮·天官·八則註》公卿大夫采邑。音菜。《孟子·元士受地視子男註》所受采地之制。音菜。《前漢·食貨志註》采,官也。因官食地,故曰采地。
又與菜同。《周禮·春官·大胥》春入學,舍采合舞。《註》舍采,謂舞者皆持芬香之采。鄭康成曰:舍卽釋也,采讀爲菜。始入學,必舍菜,禮先師也。菜,蘋、蘩之屬。
又《五音集韻》子苟切,音走。採取也。
⒈ 亦作“莲华”。
⒉ 即荷花。参见“荷花”。
引《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舟漂汎似散莲花。”
南朝 梁江淹《莲华赋》:“余有莲花一池,爱之如金。”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花城》1981年第6期:“莲花,是人们自古以来不厌其烦吟咏的题材。”
⒊ 喻佛门的妙法。
引明李贽《观音问》:“若无国土,则阿弥陀佛为假名,莲华为假相接引为假説。”
⒋ 剑名。
引《周车骑大将军贺娄神道碑》:“角端在手,必无 齐 鲁 之侵;莲花插腰,甚得蛟龙之气。”
何如江上采莲花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何如江上采莲花全诗作者是谁?何如江上采莲花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何如江上采莲花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