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11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少室岩前几过香
唐代诗人 李适的《饯唐永昌赴任东都》。
全诗原文: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
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⒈ 犹言寄语。指托人带话。
引唐杜甫《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因声置驛外,为觅酒家壚。”
仇兆鳌 注:“因声,犹云寄语。”
⒈ 寄托心意。
引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汝愚(赵汝愚)永州 安置,至 洪州 而卒,朱熹为之注《离骚》以寄意焉。”
明唐顺之《西峪草堂记》:“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於奔漰汹涌之川、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极世间险恠瓌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饜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羈之气。”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逸少(王羲之 )好鹅,亦是偶然寄意。”
唐弢 《在生命的浩瀚的海洋里》:“反复咏叹,寄意深远。”
三【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花【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樹【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
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
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
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
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詩·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
又立也。《書·說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爲之嗣者,曰樹子。《穀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俗作,非。
因声寄意三花树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因声寄意三花树全诗作者是谁?因声寄意三花树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因声寄意三花树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