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采莲将欲寄同心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采莲将欲寄同心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8 15:13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秋风落花空復情  唐代诗人 王适的《江上有怀》。  全诗原文:  湛湛江水见底清,荷花莲子傍江生。  采莲将欲寄同心,秋风落花空復情。  棹歌数曲如有待,正见明月度东海。  海上云尽月苍苍,万里分辉满洛阳。  洛阳闺阁夜何央,蛾眉婵娟断人肠。  寂寥金屏空自掩,青荧银烛不生光。  应怜水宿洞庭子,今夕迢遥天一方。  ⒈ 即《采莲曲》。参见“採莲曲”。  引宋曼殊渔家傲》词...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秋风落花空復情

  唐代诗人 王适的《江上有怀》。

  全诗原文:

  湛湛江水见底清,荷花莲子傍江生。

  采莲将欲寄同心,秋风落花空復情。

  棹歌数曲如有待,正见明月度东海。

  海上云尽月苍苍,万里分辉满洛阳。

  洛阳闺阁夜何央,蛾眉婵娟断人肠。

  寂寥金屏空自掩,青荧银烛不生光。

  应怜水宿洞庭子,今夕迢遥天一方。

  ⒈ 即《采莲曲》。参见“採莲曲”。

  引宋曼殊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

  参见“採莲曲”。即《採莲曲》。南朝何逊《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孟浩然《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王世贞《赠梁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

  將【寅集上】【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廣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又《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又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又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又《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又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又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又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又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又《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又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又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又《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又《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又《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又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又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又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又《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又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又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又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又《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又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欲【辰集下】【欠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又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又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又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又《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又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寄【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又《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又寄生,草名。

  又寄居,小蟹名。

  ⒈ 齐心。

  引《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杜甫 《提封》诗:“提封 汉 天下,万国尚同心。”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依我说,大家同心合作!”

  ⒉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引《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原有同心。”

  ⒊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引《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李德裕《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⒋ 引申为知己。

  引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⒌ 指同心结。详“同心结”。

  引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刘基《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

  ⒍ 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引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梅尧臣《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

  采莲将欲寄同心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采莲将欲寄同心全诗作者是谁?采莲将欲寄同心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采莲将欲寄同心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