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15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端居懒听将雏曲
唐代诗人 骆宾王的《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全诗原文: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恨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凤翼。
铜驼路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时离别那堪道,此日空床对芳沼。
芳沼徒游比目鱼,幽径还生拔心艹。
流风回雪傥便娟,骥子鱼文实可怜。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
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
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
倒提新缣成慊慊,翻将故剑作平平。
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别日分明相约束,已取宜家成诫勖。
当时拟弄掌中珠,岂谓先摧庭际玉。
悲鸣五里无人问,肠断三声谁为续。
思君欲上望夫臺,端居懒听将雏曲。
沈沈落日向山低,檐前归燕并头栖。
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舞蝶临阶秪自舞,啼鸟逢人亦助啼。
独坐伤孤枕,春来悲更甚。
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锦江中霞似锦。
锦字回文欲赠君,剑壁层峰自纠纷。
平江淼淼分清浦,长路悠悠间白云。
也知京洛多佳丽,也知山岫遥亏蔽。
无那短封即疎索,不在长情守期契。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思【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恖《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息移切,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又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又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
又《大雅》神之格思。
又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
又《魯頌》思樂泮水。
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又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又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註》道德純備謂之思。《音義》思,息嗣反。
又如字。
又叶相居切,音須。《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又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又念也。《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君【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欲【辰集下】【欠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又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又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又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又《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又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上【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望【辰集上】【月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唐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說文》出亡在外,望其還也。从亡,朢省聲。《釋名》望,惘也,視遠惘惘也。《詩·邶風》瞻望弗及。
又《詩·大雅》令聞令望。《疏》爲人所觀望。
又《孟子》望望然去之。《趙岐註》慚愧之貌也。《朱傳》去而不顧之貌。
又《博雅》覗也。《韻會》爲人所仰曰望。
又責望。
又怨望。
又祭名。《書·舜典》望于山川。《傳》皆一時望祭之。《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望者何,望祭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義同。《詩·小雅》萬夫所望。《釋文》協韻音亡。
又《釋名》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在望也。《易·小畜》月幾望。《左傳·桓三年疏》月體無光,待日照而光生,半照卽爲弦,全照乃成望。《韻會》从壬,譌从王。《說文》日月之望作朢,瞻望之望作望。今通作望,而古文制字之義遂亡。
夫【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音膚。男子通稱。《禮·郊特牲》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詩註》夫有傳相之德,而可倚仗,謂之丈夫。
又男女旣配曰夫婦。《易·家人》夫夫婦婦。
又先生長者曰夫子,妻稱夫亦曰夫子。
又《禮·曲禮》天子有后,有夫人。
又妾曰如夫人。《左傳·昭十七年》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
又官名。《禮·王制·大夫註》大夫者,扶進人者也。
又《周禮·地官》十夫有溝,百夫有洫,千夫有澮,萬夫有川。
又十六以上不成丁,曰餘夫。
又販夫。《周禮·地官》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白樂天詩》樓暗攢倡婦,堤喧嗾販夫。
又執御行役曰僕夫。《詩·小雅》召彼僕夫,謂之載矣。
又以我稱人曰夫夫。《禮·檀弓》曾子指子游示人曰:夫夫也,爲習于禮者。
又人名。黔夫,齊威王疆場四臣之一。
又國名。丈夫國,在維鳥北,見《山海經》。
又邑名。柴夫,屬燕地,見《齊語》。
又山名。夫夫山,在風伯山之東,見《山海經》。○按《續通考》引此作大夫。
又武夫,石之次玉者。《前漢·董仲舒傳》五霸比于三王,猶武夫之于美玉。別作玞砆。
又數名。《前漢·食貨志》六尺爲步,步百爲畮,畮百爲夫。
又姓。
又息夫,複姓。
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語端辭。《論語》夫仁者。
又語已辭。《論語》如斯夫。
又有所指之辭。《論語》夫二三子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柱夫搖車。《註》蔓生,細葉紫花,可食,俗呼爲翹搖車。
又叶縛謀切,音浮。《琳詩》仲尼以聖德,行聘徧周流。遭斥戹蔡,歸之命也夫。
臺【卷十二】【至部】
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徒哀切〖注〗、㙵,古文。䑓,俗字。
(臺)觀四方而高者也。釋名曰。觀、觀也。於上觀望也。觀不必四方。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臺。大雅。經始靈臺。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臺。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闕也。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古臺讀同持。心曰靈臺。謂能持物。淮南子。其所居神者、臺以游大淸。注。臺、持也。又臺無所鑒、謂之狂生。注。臺、持也。此皆作臺自可通。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臺形相似。从至。从高省。與室屋同意。按臺不必有屋。李巡注爾雅曰。臺上有屋謂之謝。然則無屋者謂之臺。築高而已。云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云从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㞢聲。徒哀切。一部。
思君欲上望夫臺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思君欲上望夫臺全诗作者是谁?思君欲上望夫臺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思君欲上望夫臺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