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传书青鸟迎箫凤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传书青鸟迎箫凤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8 15:30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平平仄○平仄  巫岭荆臺数通梦  唐代诗人 李峤的《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全诗原文: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臺数通梦。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  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将百万呈双蛾。  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傳【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

  平仄○平平仄○平仄

  巫岭荆臺数通梦

  唐代诗人 李峤的《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全诗原文: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臺数通梦。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

  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

  佳人二八盛舞歌,羞将百万呈双蛾。

  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傳【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註》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又丁戀反。

  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註》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註》倦勤,傳家事于子也。

  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註》移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註》高陽傳舍。

  又《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又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爲置傳,四馬中足爲馳傳,四馬下足爲乗傳,一馬二馬爲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又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註》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也。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今或用棨刻木爲合符。《後漢·蕃傳》投傳而去。《註》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爲信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又紀載事迹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又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又叶重倫切,音。《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闢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爲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从者。

  又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卽持戀切。知戀切,卽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爲安也。

  書【辰集上】【曰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舒。《說文》作,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又《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又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又《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又《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又《詩·小雅》畏此書。《傳》書,戒命也。《疏》古者無紙,有事書之於,故曰書。

  又《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又《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註》鑄書於鼎。

  又《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又《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又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又《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⒈ 青色的禽鸟。

  引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⒉ 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

  引《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汉武帝)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

  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黄遵宪《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⒊ 指青鴍。参见“青鴍”。

  引《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

  ⒋ 即青鸟氏。

  引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⒌ 借指春季。参见“青鸟氏”。

  引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

  ⒍ 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青乌子。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参见“青乌”。

  引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

  ⒎ 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参见“青乌”。

  引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

  ⒏ 羊的别称。

  引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迎【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語京切《集韻》魚京切《韻會》疑京切,音。《說文》逢也。《增韻》逆也,迓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逆,自關而西曰迎。《淮南子·覽㝠訓》不將不迎。《註》將,送也。迎,接也。不隨物而往,不先物而動也。

  又逆數也。《史記·五帝紀》迎日推策。《註》逆數之也。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

  又《廣韻》魚敬切《集韻》《韻會》《正韻》魚慶切,去聲。《正韻》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詩·大雅》親迎于渭。

  又叶吾郞切,音昂。《史記·龜筴傳》理達于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

  又叶元具切,音遇。《屈原·離騷》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其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簫【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廣韻》蘇彫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樂器。《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十管,長二尺。《廣雅》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博雅》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小者十六管,有底。《三禮圖》簫,大者長尺四寸,二十四彄。頌簫,長尺二寸,十六彄。《通卦驗》簫,夏至之樂,長尺四寸。《註》簫管,形象鳥翼。鳥爲火,火成數七,生數二,二七一十四,簫之長由此。《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淸也。《白虎通》簫者,中呂之氣。《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傳》言簫見細樂之備。《詩·周頌》旣備乃奏,簫管備舉。《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管如。《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簫,一名籟。《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註》郭象曰:籟,簫也。《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段龜龍·涼州記》呂纂,咸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正韻》亦作箾。

  又弓末謂之簫。《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註》簫,弭頭也。謂之簫,簫邪也。《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又與篠通。《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荆。《註》簫與篠通。

  又叶音脩。《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乘素波,鏡淸流。

  鳳【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鴌《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馮貢切,音奉。《說文》神鳥也。《爾雅·釋鳥》鶠鳳,其雌凰。《郭註》瑞應鳥,高六尺許。《山海經》丹穴山,鳥狀如鶴,五采而文,名曰鳳。《孔演圖》鳳爲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飮,身備五色,鳴中五音,有道則見,飛則羣鳥從之。《廣雅》鳳凰,雞頭燕頷,蛇頸鴻身,魚尾骿翼。五色: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義,腹文信,膺文仁。雄鳴曰卽卽,雌鳴曰足足,昬鳴曰固常,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書·益稷》鳳凰來儀。《禮·禮運》鳳以爲畜,故鳥不獝。《大戴禮》羽蟲三百六十,鳳凰爲之長。

  又幺鳳,小鳥名。出蜀中。《蘇軾·梅花詞》倒掛綠毛幺鳳。

  又鳥鳳。《范成大·虞衡志》鳥鳳出桂海,其形略似鳳,音聲淸越如笙蕭,能度小曲合宮商,又能爲百鳥音。

  又郡名。《唐書·地理志》扶風郡至德年更曰鳳翔。

  又神名。《山海經》北極天樻有神,名曰九鳳。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鳳鳥氏,歷正也。

  又姓。《神仙傳》鳳綱。

  传书青鸟迎箫凤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传书青鸟迎箫凤全诗作者是谁?传书青鸟迎箫凤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传书青鸟迎箫凤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