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36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飞閤旁临东墅春
唐代诗人 赵彦昭的《人日侍讌大明宫应制》。
全诗原文:
宝契无为属圣人,琱舆出幸玩芳辰。
平楼半入南山雾,飞閤旁临东墅春。
夹路秾花千树发,垂轩弱柳万条新。
处处风光今日好,年年愿奉属车尘。
平【寅集下】【干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又《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又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又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又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又《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又《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又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又《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又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又《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又《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又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又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又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又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又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又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又《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又《韻會》均也。
又《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又《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又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又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又《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樓【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婁。《說文》重屋也。《爾雅·釋宮》四方而高曰臺,狹而脩曲曰樓。《釋名》樓謂牖戸之閒有射孔,樓樓然也。
又偵敵之車曰飛樓,亦曰樓車。《六韜·軍略篇》視城中則有飛樓。《左傳·宣十五年》解揚登諸樓車,呼宋人而告之。
又岑樓,山之銳嶺。《孟子》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樓。
又譙樓,城樓也。《前漢·陳勝傳》戰譙門中。
又謂之戍樓。《儲光羲·送別詩》寒雲隱戍樓。
又樓蘭,國名。見《前漢·昭帝紀》。
又《爾雅·釋詁》樓,聚也。
又《爾雅·釋草》果臝之實栝樓。《註》齊人呼爲天瓜。
又道家以兩肩爲玉樓。《蘇軾·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
又姓。《姓苑》望出東陽,周封少康之裔爲東樓公,子孫因氏焉。
又叶凌如切,音閭。《古·日出東南隅行》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
又離樓,衆木交加之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嶔崟離樓。
半【子集下】【十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入【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⒈ 指 终南山,属 秦岭 山脉,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
引《诗·小雅·节南山》:“节彼 南山,维石巖巖。”
《汉书·东方朔传》:“夫 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 江、淮,北有 河、渭,其地从 汧 陇 以东, 商 雒 以西,厥壤肥饶。”
《旧唐书·李密传》:“罄 南山 之竹,书罪未穷,决 东海 之波,流恶难尽。”
清 王士禛 《凤翔府》诗:“西雍 横当 斜谷 路, 南山秋。”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于是拿出四只铜制镀银的字,一方寸那么大,是‘寿比南山’四字。”
⒉ 指祁连山。
引《史记·大宛列传》:“﹝ 张騫 ﹞留岁餘,还,并 南山,欲从羌中归,復为 匈奴 所得。”
《汉书·西域传》:“﹝ 西域 ﹞南北有大山……其 南山,东出 金城,与 汉 南山 属焉。”
⒊ 指 南屏山。
引宋 苏轼 《病中独游净慈谒本长老周长官以诗见寄因次韵答之》:“卧闻禪老入 南山,浄扫清风五百间。”
⒋ 指 荆南山,亦名君山、铜官山。三国 吴 孙皓 封为南岳,在今 江苏 宜兴县 南,即所谓 南山白额虎、 长桥 蛟、并 周处 为三害者。
⒌ 泛指南面的山。
引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游於不可存之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 李贺 《江南弄》诗:“鱸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緑。”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要得个相貌端正,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孩子,那怕他是南山里,北邨里都使得。”
⒍ 《诗经》诗篇名。 《诗·齐风·南山》。
引《诗·齐风·<南山>序》:“《南山》,刺 襄公 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其恶,作诗而去之。”
⒎ 《诗经》诗篇名。 《诗·小雅·南山有臺》之简称。
引宋 苏轼 《鹿鸣宴》诗:“他日曾陪探 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
冯应榴合注:“《诗序》:‘《南山有臺》,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
霧【戌集中】【雨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韻會》亡遇切,音務。《爾雅·釋天》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謂之晦。《註》言晦冥。《釋名》霧,冒也,氣蒙亂覆冒物也。《廣韻》元命包曰:隂陽亂爲霧。《禮·月令》氛霧冥冥。《玉篇》本作霿。《廣韻》同霚。《集韻》同雺。
又《集韻》謨蓬切,音蒙。
又蒙弄切,音幪。
又莫鳳切,音夢。義同。
平楼半入南山雾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平楼半入南山雾全诗作者是谁?平楼半入南山雾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平楼半入南山雾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