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49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椎破连环定不疑
唐代诗人 阎朝隐的《饯唐永昌》。
全诗原文:
洛阳难理若棼丝,椎破连环定不疑。
鹦鹉休言秦地乐,回头一顾一相思。
⒈ 牡丹的别称。因 唐 宋 时 洛阳 盛产牡丹,故称。参见“洛阳花”。
引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越,曾不足以頡頏。”
清黄宗羲《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真珠、烟蒲、石竹。”
難【戌集中】【隹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廣韻》《韻會》那干切《集韻》那肝切,音䕿。《說文》鳥也。本作。
又《玉篇》不易之稱也。《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咸有一德》其難其愼。
又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註》《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
又姓。《正字通》南北朝難從党。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同儺。《集韻》難,卻除凶惡也。《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禮·月令》季春,命國難。《又》季冬命有司大難。
又《詩·小雅》其葉有難。《傳》難然盛貌。《釋文》乃多反。
又《集韻》乃可切,音娜。同橠。詳木部橠字註。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音㬮。《廣韻》患也。《易·否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禮·曲禮》臨難毋苟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註》難,相與爲仇讎。
又詰辨也。《唐史·韋處厚傳》張平叔議糶鹽,韋處厚發十難以詰之。
又《書·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傳》難,拒也。《釋文》乃旦反。
又《公羊·隱八年·我入邴傳》其言入何難也。《註》難,辭也。《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又《孟子》於禽獸又何難焉。《註》難,責也。
又人名。《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釋文》乃多反,一音如字。
又叶音臡。《汲冢周書》旁隊外權,隳城湮溪。老弱單處,其謀乃難。
理【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
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
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之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
又性也。《禮·樂記》天理滅矣。《註》理,猶性也。
又條理也。《易·繫辭》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
又《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禮·中庸》文理密察。《朱註》理,條理也。
又《禮·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註》理,容貌之進止也。
又《玉篇》文也。《前漢·周勃傳》縱理入口。《唐書·太宗紀》本心不正,則脈理皆斜。
又《增韻》膚肉之閒爲湊理,以其有脈理也。《禮·內則》薄切之,必絕其理。《杜甫詩》肌理細膩骨肉勻。
又分也。《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註》理,分也。《釋文》分,扶問反。
又賴也。《孟子》大不理於口。
又《廣韻》料理。《晉書·桓冲傳》冲謂徽之曰:在府日久,當相料理。
又《韻會》治獄官曰理。《禮·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理,治獄官也。《史記·循吏傳》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五臣云:令蹇脩爲媒,以通辭理。
又姓。《五音集韻》臯陶爲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又紙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國名。自唐始通中國,歷蒙趙楊段四姓,俱僭稱帝。至元始臣服中國,稱總管,及明而亡,改爲大理府,屬雲南。
又與李通。《左傳·昭十三年》行理之命。《註》使人也。《周語》行理以節逆之。賈逵註小行人也。孔晁註亦作李。《前漢·天文志》騎官左角曰理。《史記·天官書》作李。
若【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棼【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符分切,音汾。《說文》複屋棟也。《徐曰》複屋背重梁。《班固·西都賦》列棼橑以布翼。《又》虹霓迴帶於棼楣。
又薠麻謂之棼。《周禮·春官·巾車之職》素車棼蔽。《註》棼,麻布也。
又《說文》林木棼錯也。《徐鉉曰》木多,故上出也。
又亂也。《書·呂》泯泯棼棼。《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廣韻》父吻切,音憤。人名。楚有伯棼。
絲【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音思。《說文》蠶所吐也。《急就篇註》抽引精繭出緒曰絲。《書·禹貢》厥貢漆絲。《詩·召南》素絲五紽。《周禮·天官·大宰》婦化治絲枲。
又《典絲》掌絲入而辨其物。《左傳·隱四年》猶治絲而棼之也。
又《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絲,琴瑟也。
又《禮·緇衣》王言如絲。《疏》微細如絲。《五經文字》絲作,譌。《韻會》俗作〈糹系〉,誤。○按《說文》絲自爲部,今倂入。
洛阳难理若棼丝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洛阳难理若棼丝全诗作者是谁?洛阳难理若棼丝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洛阳难理若棼丝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