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50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玉槛傍临玄霸津
唐代诗人 卢藏用的《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全诗原文:
天游龙辇驻城闉,上苑迟光晚更新。
瑶臺半入黄山路,玉槛傍临玄霸津。
梅香欲待歌前落,兰气先过酒上春。
幸预柏臺称献寿,愿陪千亩及农晨。
瑤【午集上】【玉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說文》玉之美者。《書·禹貢》瑤琨篠簜。《傳》瑤琨皆美玉。《疏》王肅云:瑤琨,美石次玉者。《詩·衞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前漢·禮樂志》徧觀此眺瑤堂。《註》瑤,石而似玉者也。
又《詩·大雅》惟玉及瑤。《箋》玉瑤,容刀之佩。
又山名。《山海經》有瑤碧之山。
又池名。《列子·周穆王篇》遂賔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又星名。《楚辭·九歎》騰羣鶴于瑤光。《註》瑤光,北斗杓星也。
又人名。《左傳·哀二十三年》晉荀瑤伐齊。《註》荀瑤,荀躒之孫。《晉語》知宣子將以瑤爲後。《註》瑤,知伯也。
臺【卷十二】【至部】
觀,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與室屋同意。徒哀切〖注〗、㙵,古文。䑓,俗字。
(臺)觀四方而高者也。釋名曰。觀、觀也。於上觀望也。觀不必四方。其四方獨出而高者、則謂之臺。大雅。經始靈臺。釋宮、毛傳曰。四方而高曰臺。傳意高而不四方者則謂之觀、謂之闕也。釋名。臺、持也。築土堅高能自勝持也。古臺讀同持。心曰靈臺。謂能持物。淮南子。其所居神者、臺以游大淸。注。臺、持也。又臺無所鑒、謂之狂生。注。臺、持也。此皆作臺自可通。或作古文握。古文握與臺形相似。从至。从高省。與室屋同意。按臺不必有屋。李巡注爾雅曰。臺上有屋謂之謝。然則無屋者謂之臺。築高而已。云與室屋同意者、室屋篆下皆云从至者所止也。是其意也。㞢聲。徒哀切。一部。
半【子集下】【十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博漫切,般去聲。《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易·繫辭》思過半矣。《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又《韻補》叶眠切,音鞭。《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入【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任入聲。《說文》內也。《玉篇》進也。《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檀弓》孟獻子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⒈ 汉 宫名。 汉惠帝 所建,在陕西省兴平县 西南。
引《文选·扬雄<羽猎赋>序》:“北绕 黄山,滨 渭 而东,周袤数百里。”
李善 注:“《汉书》曰:‘ 槐里 有 黄山 之宫。’”
唐 杜甫 《洞房》诗:“万里 黄山 北,园陵白露中。”
仇兆鳌 注引 晋灼 曰:“黄山,宫名,在 槐里。”
清钱谦益《偕河东君泛舟拂水瞻拜先茔感叹有赠》诗:“万里 黄山 在何许?清秋白露空嗟咨!”
⒉ 山名。传说中的山名。
引《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八十里,曰 黄山,无草木,多竹箭。”
⒊ 山名。著名游览胜地。在 安徽省黄山市,跨 歙、黟、休宁 等县。古名 黟山,唐 改今名。相传 黄帝 与容成子、浮丘公尝合丹于此,故名。诸峰列峙,著者三十六,尤以 天都、莲花 二峰为最高。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絶”。
引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四湖九里松作煤, 彦衡 力持不可,曰:‘松当用 黄山 所产,此平地松岂可用?’”
明 徐渭 《歙石砚铭》:“出 歙 西门,步长桥,望 黄山 羣峯插天如剑戟。”
⒋ 黄土之山;荒山。
引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
路【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又《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又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又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又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又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又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又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瑶臺半入黄山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瑶臺半入黄山路全诗作者是谁?瑶臺半入黄山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瑶臺半入黄山路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