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56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噰噰鸣雁江上来
唐代诗人 富嘉谟的《明冰篇》。
全诗原文: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
素彩峨峨明月升,深山穷谷不自见。
安知采斵备嘉荐,阴房涸冱掩寒扇。
阳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沱度千门。
明冰时出御至尊,彤庭赫赫九仪备。
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毕赋周在位。
忆昨沙漠寒风涨,昆崙长河冰始壮。
漫汗崚嶒积亭障,噰噰鸣雁江上来。
禁苑池臺冰復开,摇青涵绿映楼臺。
豳歌七月王风始,凿冰藏用昭物轨,四时不忒千万祀。
⒈ 广大貌。
引《文选·张衡<南都赋>》:“布濩漫汗,漭沆洋溢。”
刘良 注:“漫汗,言广大也。”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万屋漫汗合,千株照曜开。”
⒉ 散乱貌。
引唐柳宗元《天对》:“胡纷华漫汗,而潜谓不死?”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事虽漫汗麄梗,经 建翁 手,必有条流秩序,后可循守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而闻见较远,必摭拾往籍,以攷其行事者,亦曰攷,曰徵,而其漫汗,则或焉谱牒杂记之属。”
⒈ 高耸突兀。
引南朝 梁 沉约 《钟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
唐 陈子昂 《送魏兵曹使雟州》诗:“勿以 王阳 叹, 邛道 畏崚嶒。”
按, 汉 王阳,曾行经 邛郲 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
事见《汉书·王尊传》。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忠告》:“只见燕臺高耸,虎观嶙峋,麟阁崚嶒。”
《红楼梦》第十七回:“往前一坐,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崚嶒嵯峨。”
⒉ 指高峻的山。
引明高启《期张校理王著作徐记室游虎阜》诗:“最怜 虎阜 在平地,一邱势敌千崚嶒。”
⒊ 比喻特出不凡。
引明 温璜 《弟子问》:“凡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清 周亮工 《示裴生符剖》诗:“海内风流全黯澹, 汀南词赋尔崚嶒。”
⒋ 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引明 邬仁卿 《沁园春·招隐看梅》词:“铁骨崚嶒,冰姿修洁,可是神仙萼緑华。”
清 秋瑾 《宝剑歌》:“侠骨崚嶒傲九州,不信大刚刚则折。”
⒌ 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引宋 陆游 《信手翻古人诗随所得次韵》:“病起瘦可惊,崚嶒夜窗影。”
清 李永祺 《病起》诗:“崚嶒未怕骨如柴,排闷时时强散怀。”
梁斌 《红旗谱》八:“他骨节崚嶒的大手,手指上的长甲,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残忍了。”
积【備考·午集】【禾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五音篇海》音枳。(積)《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音跡。《說文》聚也。《增韻》累也。堆也。《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又《升卦》積小以高大。《詩·周頌》積之栗栗。《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音恣。聚也,儲蓄也。《詩·大雅》乃積乃倉。《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又叶恣此切,音子。《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亭【子集上】【亠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說文》民所安定也。《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風俗通》亭,留也,行旅宿會之所館也。《東觀漢紀》衞䬃爲桂陽太守,鑿山通路,列亭置郵。
又《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冰解漕下,繕鄕亭,浚溝渠。
又亭長。《後漢·百官志》十里一亭,十亭一鄕。有亭長持更板以劾賊,索繩以執賊。亭長舊名負弩,改爲亭長。或爲亭父。《揚子·方言》楚東海之閒,亭父謂之亭公。
又《前漢·平帝紀》因郵亭書以聞。《註》郵亭,行書之舍,卽今驛遞。
又直也。《史記·五帝紀》以征不亭。
又平也,均也。《前漢·酷吏傳》張湯平亭疑法。《淮南子·原道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
又亭亭,山名,在泰山下。《史記·封禪書》黃帝封泰山,禪亭亭。
又亭亭,聳立貌。《太公·兵法》高山盤石,其上亭亭。
又《黃庭經》九原之山何亭亭。《註》猶心也。
又亭毒,化育也。《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註》亭謂品其形,毒謂成其質。
又亭午。《孫綽·遊天台山賦》羲和亭午,游氣高褰。《註》亭,至也。午,日中也。游氣,海氣也。褰,開也。言氣開見日也。一曰亭午卽直午之義。
又《古今注》蜻蜓一名靑亭,色靑而大者是也。
又水止曰亭。與渟同。《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韻補》叶徒陽切。《班固·高祖泗水亭》寸木尺土,無竢斯亭。揚威斬蛇,金精摧傷。
障【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之亮切,音嶂。《爾雅·釋言》障,畛也。《註》謂壅障。《說文》隔也。《廣韻》界也。《禮·月令》毋有障塞。《左傳·昭元年》障大澤。《註》陂障之。
又《釋名》障,衞也。《左傳·定十三年》且成孟氏之保障也。
又《史記·秦始皇紀》築亭障以逐戎人。
又《張湯傳》居一障閒。《註》障,謂塞上要險之處。別築城,置吏士守之。
又《廣韻》步障也。王君夫作絲布步障三十里,石崇作錦障五十里,以敵之。
又《廣韻》《集韻》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璋。義同。◎按經傳釋文凡障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又《廣韻》丘山頂上平。通作章。《爾雅·釋山》上正章。《疏》正,猶平也。言山形上平者名章。
又《左傳·昭十九年》齊高發帥師伐莒,莒子奔紀障。《註》紀障,莒邑。
又《正韻》障泥,鞍飾。亦作。《集韻》本作墇。或作㢓。通作鄣。
漫汗崚嶒积亭障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漫汗崚嶒积亭障全诗作者是谁?漫汗崚嶒积亭障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漫汗崚嶒积亭障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