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散骑金貂服綵衣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散骑金貂服綵衣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8 16:00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松花水上逐春归  唐代诗人 苏颋的《重送舒公》。  全诗原文:  散骑金貂服綵衣,松花水上逐春归。  悬知邑里遥相望,事主荣亲代所稀。  散【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㪔,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  又《博雅》...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松花水上逐春归

  唐代诗人 苏颋的《重送舒公》。

  全诗原文:

  散骑金貂服綵衣,松花水上逐春归。

  悬知邑里遥相望,事主荣亲代所稀。

  散【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㪔,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

  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

  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

  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又藥石屑曰散。《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又琴曲名。《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又《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義同。

  又《集韻》相干切。與跚同。《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騎【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跨馬也。《䆁名》騎,支也,兩脚支別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奇寄切,音芰。義同。

  又《增韻》馬軍曰騎。《禮·曲禮》前有車騎。《疏》古人不騎馬,故經典無言騎。今言騎,是周末時禮。《能攺齋漫錄》左傳昭二十五年,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此騎馬之漸也。《正字通》古者服牛乗馬,馬以駕車,不言單騎。至六國時,始有單騎,蘇秦所謂車千乗,騎萬匹是也。

  又票騎,官名。《前漢·武帝紀》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註》位三司,品秩同大將軍。

  又旄頭騎。《漢官儀》舊選羽林爲旄頭,被髮先驅。或云:旄頭騎自秦始。

  又飛騎。《正字通》唐貞觀中擇膂力驍捷善射者,謂之飛騎。衣五色袍,乗六閑馬,每上出遊幸,從駕行。

  又姓。《戰國策》燕將騎劫。

  金【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又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又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又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又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又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貂【酉集中】【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鼦《廣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雕。《說文》䑕屬,大而黃黑。《後漢·輿服志》武冠,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註》應劭曰:貂內勁悍而外溫潤。徐廣曰:貂,紫蔚采潤,而毛采不彰灼,北方寒涼,本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遂爲首飾。《唐書·回鶻傳》服貴貂豽,內貂䑕靑䑕爲賦。

  又姓。《戰國策》貂勃。《註》齊人。

  又《史記·貨殖傳》狐鼦裘千皮。《爾雅翼》貂實䑕類,故字亦作鼦。《正字通》俗省作,非。

  服【辰集上】【月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作。用也。一曰車右騎所以舟旋。从舟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又《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又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又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又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又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又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又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又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又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又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又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又《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又《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又《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又《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綵【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正韻》此宰切,音采。《玉篇》五綵備。《廣韻》綾綵。《集韻》繒也。《後漢·梁冀傳》賞賜金錢,奴婢,綵帛,車馬,衣服,甲第,比霍光。《宋書·朱百年傳》有時出山,爲妻買繒綵二五尺。

  又《韻補》叶此禮切。《陳琳·瑪瑙勒賦》督以鉤繩,規模度擬。雕琢其章,爰發絢綵。

  衣【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希切,音依。《說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黃帝時人。《白虎通》衣者,隱也。《釋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軀依也。《類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禮·玉藻》衣,正色。裳,閒色。《傅·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又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又《博雅》寢衣,衾,服也。

  又《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又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又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又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又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又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又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又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又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又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又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又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又《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又《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散骑金貂服綵衣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散骑金貂服綵衣全诗作者是谁?散骑金貂服綵衣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散骑金貂服綵衣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