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6:04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时雨来观农扈春
唐代诗人 宋之问的《龙门应制》。
全诗原文: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
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臺暎几重。
羣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纔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復连,清流澄澈俯伊川。
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
綵仗蜺旌遶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陌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臺,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
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裏。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
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骎骎暎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扬闻黄道,佳气周迴入紫宸。
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吾【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又《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又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又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又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又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又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又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又《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又《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又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又《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皇【午集中】【白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又《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又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又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又《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
又《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又《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又《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又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又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又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又猶熒熒也。《揚子·太經》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又猶栖栖也。《禮·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又於皇,歎美辭。《詩·周頌》於皇來牟。《註》於,音烏。
又聿皇,疾貌。《前漢·揚雄·校獵賦》武騎聿皇。
又遹皇,往來貌。《張衡·思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
又冠名。上畫羽飾也。《禮·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又屏風名。王坐所置也。《周禮·天官》掌次設皇邸。
又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禮·地官》舞師掌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註》皇或爲䍿。
又鳳皇,靈鳥也。《書·益稷》鳳皇來儀。《傳》雄曰鳳,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韻》亦作䳨。
又《爾雅·釋鳥疏》皇,一名黃鳥。俗呼爲黃離留。
又《爾雅·釋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麥子,如彫胡米,生廢田中。
又《埤雅》驪馬黃白曰皇。《詩·豳風》皇駁其馬。
又星名。《前漢·天文志》歲星,十月出,名天皇。
又國皇星,大而赤。
又餘皇,舟名。《左傳·昭十七年》楚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俗作艅艎。
又矞皇,神名。《前漢·司馬相如傳》前長離而後矞皇。《史記》作潏湟。
又冢前闕曰皇。《左傳·莊十九年》葬于絰皇。
又寢門闕曰皇。《左傳·宣十三年》屨及于窒皇。
又室無四壁曰皇。《前漢·胡建傳》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又㵎名。《詩·大雅》夾其皇㵎。
又山水名。《山海經》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又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
又姓。《左傳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孫以皇爲氏。
又皇甫,複姓。
又《諡法》靖民則法曰皇。
又與遑偟徨通。《左傳·昭三十二年》不皇啓處。《詩·小雅》作遑。《爾雅·釋訓》作偟,暇也。《前漢·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
又《正韻》戸廣切,黃上聲。《禮·少儀》祭祀之美,齊齊皇皇。陸德明讀。
又《正韻》于放切,黃去聲。義同。徐邈讀。
又《集韻》羽兩切,音往。皇皇,祭祀之儀。《禮·少儀註》皇,讀如歸往之往。《疏》謂心所繫往,孝子祭祀,威儀嚴正,必有繼屬,故齊齊皇皇也。《詩·魯頌》烝烝皇皇。《箋》皇皇,當作暀暀。猶往往也。《說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從也。故爲始也。今省作白。
不【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事【子集上】【亅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又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⒈ 古代传说中 昆仑山 上的池名, 西王母 所居。
引《史记·大宛列传论》:“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 醴泉、瑶池。”
《穆天子传》卷三:“乙丑,天子觴 西王母 於 瑶池 之上。”
唐太宗《帝京篇》诗序:“忠良可接,何必海上神仙乎? 丰 镐 可游,何必 瑶池 之上乎?”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瑶池 謫降玉天仙,今夜高门招状元。”
郭小川 《昆仑行》诗:“据说, 西王母 兴建 瑶池,一古脑--用尽山中的流泉。”
⒉ 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引唐 陆扆 《禁林闻晓莺》诗:“绣户惊残梦,瑶池囀好音。”
樂【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又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又《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又《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又益者三樂。
又《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又《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吾皇不事瑶池乐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吾皇不事瑶池乐全诗作者是谁?吾皇不事瑶池乐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吾皇不事瑶池乐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