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6:06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由来花叶同一根
唐代诗人 乔知之的《和李侍郎古意》。
全诗原文: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高楼迢遰想金天,河汉昭回更怆然。
夜如何其夜未央,闲花照月愁洞房。
自矜夫婿胜王昌,三十曾作侍中郎。
一从流落戍渔阳,怀哉万恨结中肠。
南山幂幂兔丝花,北陵青青女萝树。
由来花叶同一根,今日枝条分两处。
三星差池光照灼,北斗西指秋云薄。
茎枯花谢枝憔悴,香销色尽花零落。
美人长叹艳容萎,含情收取摧折枝。
调丝独弹声未移,感君行坐星岁迟。
闺中宛转今若斯,谁能为报征人知。
⒈ 本日;今天。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
《水浒传》第四五回:“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⒉ 目前;现在。
引《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而明日亡 虞 矣。”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黄遵宪《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北固吾圉!”
丁玲《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⒈ 树枝,枝子。
引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柘桑之林,枝条畅茂,乌登其上。”
唐 李咸用 《同友生题僧院杜鹃花》诗:“鹤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条出四邻。”
沙汀 《风浪》:“风从屋后一棵大皂荚树的枝条间穿过,发出飒飒的声响。”
⒉ 比喻分支,旁支,支派。
引《隋书·文学传·潘徽》:“自世属坑焚,时移 汉 魏,叔孙通 之硕解, 高堂隆 之博识,专门者雾集,制作者风驰,节文颇备,枝条互起。”
清钱谦益《<玉剑尊闻>序》:“《史记》远稽《世本》,《通鑑》先纂长编, 张衡 合三史之枝条,陆机定《晋书》之限断,莫不远述典章,近刊芜秽。”
⒊ 附属。
引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迄至魏 晋,作者间出……然繁辞虽积,而本体易总,述道言志,枝条五经。”
⒋ 喻指后裔。
引唐 元稹 《上阳白发人》诗:“隋煬 枝条袭封邑, 肃宗 血胤无官位。”
分【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府文切《集韻》《韻會》方文切,音餴。《說文》別也。从八刀,刀以分別物也。《易·繫辭》物以羣分。
又《增韻》裂也,判也。
又《廣韻》賦也,施也。《增韻》與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漢·律歷志》一黍之廣爲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別也。
又半也。《公羊傳·莊二年》師喪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齊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左傳·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後敢食。
又與紛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終始也。《淮南子·繆稱訓》禍之生也分分。《註》猶紛紛。
又《周禮·天官》以待國之匪頒。《註》匪讀爲分。
又《唐韻》扶問切《集韻》《韻會》符問切,汾去聲。名分也。《禮·禮運》禮達而分定。
又均也,分劑也。《禮·曲禮》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漢諸葛亮出師表》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又《集韻》方問切,紛去聲。均也。《左傳·僖元年》救患分災。
又《正韻》府吻切,音粉。《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氣。
又《韻補》叶膚容切,音丰。《曹植·七啓》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
又叶膚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隊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災字原刻从。
兩【子集下】【入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
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
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
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
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
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
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
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處【申集中】【虍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又《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又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今日枝条分两处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今日枝条分两处全诗作者是谁?今日枝条分两处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今日枝条分两处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