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6:08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觞竞醉心迴日
唐代诗人 薛稷的《奉和圣製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全诗原文:
九春风景足林泉,四面云霞敞御筵。
花镂黄山绣作苑,草图玄灞锦为川。
飞觞竞醉心迴日,走马争先眼着鞭。
喜奉仙游归路远,直言行乐不言旋。
⒈ 骑马疾走;驰逐。
引《诗·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王先谦 集疏:“《玉篇·走部》:‘趣,遽也。 《诗》曰:“来朝趣马。”
言早且疾也。’知 韩 ‘走’作‘趣’。” 唐 杜甫 《去秋行》:“去秋 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本犹虑其变也,檥舟三十里外待之。密约云:若事谐,走马相报。”
邓家彦 《狱中感事》诗:“登楼有客非吾故,走马何人傲乃公。”
⒉良马,善走的马。
引《老子》:“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尸子》:“买马不论足力,而以白黑为仪,必无走马矣。”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旦 遣 孙纵之 等前后十餘辈,多齎金宝走马,赂遗盖主。”
颜师古 注:“走马,马之善走者。”
孙犁 《风云初记》九:“再不就叫他们备上一匹走马,脚手不沾地,就送你到了 高阳城。”
⒊ 指驰马禀报军情或传递文书之人。
引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不闻有一人援桴鼓誓众而前者,但日令走马来求赏给,助寇为声势而已。”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应机 至州,未几,有走马入奏事。”
⒋ 比喻时间短暂。
引元 商衟 《玉抱肚》曲:“更做道走马儿恩情,甚前时聚会,昨宵饮宴,今朝祖送,来日离别。”
⒌ 比喻匆促;快速。
引《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十三妹 在 黑风岗能仁古刹 救了公子的性命,全了 张金凤 的贞节,走马联姻,立刻就把 张金凤 许配公子。”
郁达夫《雁荡山的秋月》:“我们因为走马游山,前后只有三日工夫好费。还要包括出发和到着的日期在内,所以,许多风景都只能割爱。”
⒍ 见“走马灯”。
⒈ 犹抢前。
引《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 楚 争先。”
杜预 注:“争先歃血。”
唐 孟浩然 《送陈七赴西军》诗:“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金 元好问 《赠答郝经伯常》诗:“文阵自怜吾已老,名场谁与子争先。”
叶圣陶 《未厌集·一包东西》:“﹝乘客﹞便争先挤出那个不容两个身躯并行的车门。”
⒉ 围棋术语。抢先手。
引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一行公 本不解弈,因会 燕公 宅,观 王积薪 碁一局,遂与之敌,笑谓 燕公 曰:‘此但争先耳。’”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豫章 以谓,譬之弈焉,弟子高师一著,仅能及之,争先则后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祝不疑弈胜刘仲甫》:“众请 不疑 与 仲甫 就局, 祝请受子, 仲甫 曰:‘士大夫非高品,不復能至此,对手且当争先。’不得已受先,逮至终局,而 不疑 败三路。”
眼【午集中】【目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說文》目也。《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釋名》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南史·陶弘景傳》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又馬有夜眼。《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又果名。《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又香名。《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又彪眼泉,地名。見《北史·常景傳》。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懇切,垠上聲。《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註》眼出大貌。一曰突出貌。鄭康成讀。
又叶五建切,言去聲。《謝靈運·斤竹㵎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又叶伊甸切,音宴。《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說文》本作。
著【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又《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又《小爾雅》思也。
又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又《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又《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又《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又《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又《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又《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又《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又《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又《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又《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直音》俗作着。
鞭【戌集中】【革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連切,音編。《說文》本作。驅也。《玉篇》笞也。馬箠也。《書·舜典》鞭作官。《傳》以鞭爲治官之。《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
走马争先眼着鞭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走马争先眼着鞭全诗作者是谁?走马争先眼着鞭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走马争先眼着鞭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