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6:11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莫惊侧弁还归路
唐代诗人 李迥秀的《夜宴安乐公主宅》。
全诗原文:
金牓岧嶤云裏开,玉箫参差天际迴。
莫惊侧弁还归路,秖为平阳歌舞催。
祇【卷一】【示部】
地祇,提出萬物者也。从示氏聲。巨支切
(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地本在十七部。而多轉入十六部用。从示。氏聲。巨支切。古音十六部。凡假借必取諸同部。如周易无祇悔。釋文云。祇、辭也。馬同、音之是反。此讀祇爲語辭、適也。五經文字、廣韵作衹者是也。又云。鄭云病也。此讀祇爲疧。與何人斯同也。又云。王肅作禔、時支反。陸云安也。九家本作㩼字、音支。韓伯祁支反、云大也。音讀皆在第十六部。通志堂刻作无祗悔、則誤。○又祇旣平。唐石經作衹。釋文云。京作禔、說文同、音支。又上支反、安也。其讀亦皆在十六部。又云。鄭云當爲坻、小也。此則改爲第十五部字。古人云當爲者皆是改其形誤之字。云當爲者、以音近之字易之。云讀如者、以同音之字擬之。此云當爲、則鄭謂祇爲字之誤也。○五經文字衣部曰。衹、止移切、適也。廣韵五支曰。衹、章移切、適也。唐石經衹旣平。左傳衹見疏也。詩衹攪我心。詩、論語亦衹以異。字皆从衣。正用張參字㨾。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衹適也、音支。其字从衣。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宋類篇則衹祇皆云適也。不畫一。韵㑹則从示之祇訓適也。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从衣。與唐不合。
爲【巳集中】【爪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唐韻》薳支切《集韻》于嬀切,音潙。《說文》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又《爾雅·釋言》作,造,爲也。《書·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爲。《洪範》有猷有爲有守。
又治也。《晉語》疾不可爲也。《註》爲,治也。
又使也。《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註》爲,猶使也。
又語詞。《前漢·武帝紀》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爲。
又姓。《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南郡太守爲昆。《韻會》魯昭公子公爲之後。
又《廣韻》《集韻》《韻會》于僞切,音䧦。《廣韻》助也。《增韻》所以也,緣也,被也,護也,與也。《書·咸有一德》臣爲上爲德,爲下爲民。《釋文》爲上爲下之爲,于僞反。徐云:四爲字皆于僞反。
又《多士》惟我下民秉爲。《詩·大雅》福祿來爲。《箋》爲,猶助也。《釋文》于僞反,協句如字。
又叶吾何切,音莪。《詩·王風》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尙無爲。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尙寐無吪。
⒈ 犹平坦。
引《西游记》第五六回:“下西坡,乃是一段平阳之地。”
《说岳全传》第四十回:“但见一片荒山,四面平阳,多是青草。”
《孽海花》第一回:“忽然到一个所在,抬头一看,好一片平阳大地!”
⒉ 指 平阳侯。汉 曹参 封号。 秦 以酷政失天下, 曹参 为 齐王 相国,师 盖公 治要事清净,称贤相。后继 萧何 为 汉 相,一切按 何 成规办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饮酒,人或来规劝,至则醉以酒,使无言。闻邻近吏舍饮酒喧哗,不予制止,反唱酒相应和。后用以为典。
引唐 刘禹锡 《酬乐天斋满日裴命公置宴席上戏赠》诗:“平阳 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宣古》:“尚书独不念诸郎学文,待士如此,那得 平阳 之誉乎?”
⒊ 指 平阳侯。汉 曹寿 封号。 寿 娶 武帝 姊 阳信长公主。时 汉武 夜间改装出行,常冒称平阳侯 ;宠幸侯家歌女 卫子夫,后立为皇后。
引唐 王昌龄 《殿前曲》:“平阳 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⒋ 指 平阳公主。唐高祖 李渊 女, 柴绍 妻。 隋 大业 十三年(公元617年) 绍 从 李渊 在 太原举兵反 隋,她回家散财招兵得七万人,亲率师与 李世民 会于 渭 北,时称娘子军。后封为 平阳公主。
引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柔福 何惭 宋,平阳 可佐 唐。”
⒈ 歌唱和舞蹈。
引《诗·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郑玄 笺:“虽无其德,我与女用是歌舞相乐,喜之至也。”
《书·西域传上·于阗》:“人喜歌舞,工纺绩。”
宋 林升 《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鲁迅《集外集·赠日本歌人》:“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⒉ 谓且歌且舞予以颂扬。
引《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陈氏 之施,民歌舞之矣。”
催【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倉回切,音崔。促也,迫也。本作趣,古有趣無催,催促皆後人所增。催趣同聲,實一字。
秖为平阳歌舞催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秖为平阳歌舞催全诗作者是谁?秖为平阳歌舞催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秖为平阳歌舞催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