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9 10:30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自怜能得几人归
唐代诗人 宋之问的《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全诗原文: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⒈ 定居,安居。
引《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郑玄 笺:“京地乃众民所宜居之野也,於是处当处者,庐舍宾旅。”
朱熹 集传:“处处,居室也。”
⒉ 各处;每个方面。
引《汉书·游侠传·原涉》:“自 哀 平 间,郡国处处有豪桀,然莫足数。”
宋 苏轼 《》诗之一:“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这毛病人人易犯,处处皆同。”
郁达夫《过去》:“老二的活泼,在她的行动、言语、嬉笑上,处处都在表现。”
⒈ 山岳、江河。
引《易·坎》:“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唐 沉佺期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汉 家城闕疑天上, 秦 地山川似镜中。”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又问了问 褚一官 走过几省,説了些那,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陈毅 《重过三峡》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⒉ 借指景色。
引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祇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⒊ 指名山大川。
引《书·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传:“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瀆之属,皆一时望祭之。”
⒋ 指名山大川之神。
引《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朱熹集注:“山川,名山大川之神也。”
《史记·蒙恬列传》:“﹝秦始皇﹞道病,使 蒙毅 还祷山川,未反。”
同【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又《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又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又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又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又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又《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又《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又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又《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又叶徒黃切,音唐。《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①字作北下。
⒈ 亦作“瘴厉”。
⒉ 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
引《北史·柳述传》:“述 在 龙川 数年,復徙 寧越,遇瘴癘死。”
《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未几,瘴癘疾作,帝命尚医诊视,遣近臣临议用药。”
清钱谦益《继妻江氏》:“哀矣流人……六年瘴癘,初何意于生还。”
苏曼殊 《绛纱记》:“相传山神下降,祭之终年可免瘴癘。”
⒊ 指瘴气。
引唐杜甫《闷》诗:“瘴癘浮三 蜀,风云暗百蛮。”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他到任月餘,躭着疾病,多应是少年的人,不禁瘴厉侵染之故。”
明 徐渭 《梅赋》:“风颷撼之而不动,瘴癘攻之而罔颠。”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久旱的泥土上从垃圾堆里、野草丛里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的瘴疠气味,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扑。”
处处山川同瘴疠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处处山川同瘴疠全诗作者是谁?处处山川同瘴疠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处处山川同瘴疠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