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9 10:47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云臺仙阁旧游人
唐代诗人 卢僎的《十月梅花书赠》。
全诗原文:
君不见巴乡气候与华别,年年十月梅花发。
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
自从迁播落黔巴,三见江上开新花。
故园风花虚洛汭,穷峡凝雪度岁华。
花情纵似河阳好,客心倍伤边候早。
春候飒惊楼上梅,霜威未落江潭草。
江水侵天去不还,楼花覆帘空坐攀。
一向花前看白髮,几回梦裏忆红颜。
红颜白髮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却想华年故国时,唯余一片空心在。
空心弔影向谁陈,云臺仙阁旧游人。
傥知巴树连冬发,应怜南国气长春。
⒈ 佛教语。谓清净无染禅心。
引《智度论·释初品》:“如佛弟子,实知空心不动,一切结使生处,不復生。”
南朝 梁 沉约 《铭》:“空心观寂,慧相淳筌。”
唐刘禹锡《磨镜篇》:“白日照空心,圆光幽室。”
⒉ 谓物体内部是空的。
引《枯树赋》:“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红楼梦》第五一回:“比如人家坟里的大杨树,看着枝叶茂盛,都是空心子的。”
⒊ 空腹。
引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昨日早至 薛二 家,空心饮十数杯,遂醉。”
《红楼梦》第五一回:“空心走来,一肚子冷气,压上些东西也不好。”
弔【卷八】【人部】
問終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會敺禽。多嘯切
(弔)問終也。謂有死䘮而問之也。襍記曰。弔者東面致命曰。寡君聞君之䘮。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曲禮。知死者傷。鄭注曰。說者有弔辭曰。皇天降灾。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曾子問。父䘮稱父。母䘮稱母。鄭注云。父使人弔之辭云。某子聞某之䘮。某子使某。如何不淑。母則若云。宋蕩伯姬聞姜氏之䘮。伯姬使某。如何不淑。此皆問終之辭。淑、善也。如何不善者、欲其善也。故引伸之謂善爲弔。魯莊公使人弔宋大水云。若之何不弔。卽如何不淑也。左傳。哀公誄孔子。昊天不弔。先鄭注周禮大祝引作昊天不淑。此弔淑通用之徵。應劭、王肅皆訓弔爲善。粊誓。無敢不弔。卽無敢不善也。凡書大誥多士君奭、詩節南山瞻卬、逸周書祭公解、左傳莊十一年襄十三年十四年二十三年昭二十六年哀十六年、漢書翟義傳所云不弔者皆謂不善。大誥、君奭之弗弔天三字連讀。多士之弗弔昊天四字連讀。皆猶小雅之不弔昊天。鄭云。不善乎昊天也。葢弔之爲善。今失其傳矣。以上王氏引之說。玉裁按。辵部?、至也。凡經文無?。但有弔。弔或訓至。如天傳。弔、至也。節南山傳云。弔、至也。箋云。至猶善也。粊誓。無敢不弔。鄭云。弔猶善也。至與善義本相近。古非必作?而後訓至也。?者、小篆分別之字。从人弓。三字今補。會意。多嘯切。二部。古之葬者厚衣之㠯薪。此偁易辭。說人持弓會毆禽之故。故人持弓會禽也。故字舊作从。今正。吳越春秋。陳音謂越王曰。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飮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按孝子?禽。故人持弓助之。此釋弔从人弓之意也。倉頡造字。當黃帝時。旣易之以棺椁矣。而葬文猶取衣薪。弔文猶依逐肉。反始不忘本也。禮也者、反其所自生。弓葢往復弔問之義。小徐有此八字。葢別一說也。當有一曰字。左傳有相問以弓者。故云然。
影【寅集下】【彡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英上聲。《廣韻》形影。《集韻》物之隂影也。《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矣。《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又躡影,馬名。《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又仄影,扇名。《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
又叶倚兩切,音養。《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無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響。《集韻》或書作。
向【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川郡有向鄕。
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誰【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又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又《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又《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又《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又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又《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又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又《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陳【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軙敶《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音塵。《玉篇》列也,布也。《書·咸有一德》乃陳戒于德。《詩·小雅》饋八簋。
又《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註》下陳,猶後列也。
又《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又久也。《書·盤庚》失于政,于兹。《傳》今旣失政,而久於此而不徙。《疏》釋詁云:塵,久也。孫炎曰:居之久,久則生塵矣。古者塵同也。故爲久之義。
又《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註》謂言其過於外也。
又《廣韻》衆也。
又《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註》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列之處也。《詩·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註》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又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楚滅爲縣,漢爲淮陽國,隋爲州。
又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爲氏。
又《玉篇》或作塵。
又《廣韻》《集韻》直刃切。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註。
又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水深難涉,使我不前。《黃庭經》火兵符圖備靈關,前昂後高下。關音涓。
空心弔影向谁陈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空心弔影向谁陈全诗作者是谁?空心弔影向谁陈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空心弔影向谁陈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