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9 11:00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春色东来度渭桥
唐代诗人 许景先的《折柳篇》。
全诗原文:
春色东来度渭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长杨西连建章路,汉家林苑纷无数。
萦花始遍合欢枝,游丝半罥相思树。
春楼初日照南隅,柔条垂绿扫金铺。
宝钗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
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着。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
城头杨柳已如丝,今年花落去年时。
折芳远寄相思曲,为惜容华难再持。
⒈ 汉 长安城 东南门。本名 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
引《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长安 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曰 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 青城门,或曰 青门。门外旧出佳瓜, 广陵 人 召平 为 秦东陵侯,秦 破,为布衣,种瓜 青门 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昔闻东陵瓜,近在 青门 外。”
⒉ 泛指京城东门。
引宋 王禹偁 《送荣礼丞赴宋都序》:“青门晓晴,皇华启行。”
⒊ 泛指退隐之处。
引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青门 豪迈, 终南 瀟洒,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清 汪懋麟 《送高念东少司寇予告归里和司农公韵》之二:“不畏西风更障尘, 青门 回首得閒身。”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 白社 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⒋ 汉 青门 外有 霸桥,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引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青门 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宋 赵令畤 《清平乐》词:“去年紫陌 青门,今宵雨魂云魂。”
清 方文 《留别吴锦雯》诗:“青门 有垂柳,烦尔寄相思。”
⒌ 因借指墓地。
引语本《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
《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五月庚寅,葬 安寧陵,詔司徒左长史 王筠 为哀册,文曰:……背絳闕以远徂,轥青门而徐转。”
唐 王涣 《悼亡》诗:“今日青门葬君处,乱蝉衰草夕阳斜。”
⒍ 指 宋 时 杭州 东青门,俗呼 菜市门。
引宋 姜夔 《念奴娇·毁舍后作》词:“獠女供花,傖儿行酒,卧看 青门 辙。”
夏承焘 注引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城东 东青门,俗呼 菜市门。”
⒎ 曲名。
引唐 李贺 《黄头郎》诗:“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王琦 汇解:“《青门》,疑是曲名。”
姚文燮 注:“《青门》,曲名。”
⒈ 柳树。因枝条下垂,故称。
引南朝 梁简文帝 《长安道》诗:“落花依度幰,垂柳拂行轮。”
元 萨都剌 《游西湖》诗之六:“垂柳家,满湖飞燕趁杨花。”
艾芜《鞍钢啊,我回来了》:“街灯灿然,垂柳袅袅,高楼栉比,马路广阔。”
百【午集中】【白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博陌切,音伯。《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易·繫辭》百官以治。《書·堯典》平章百姓。《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莫白切,音陌。勵也。《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千【子集下】【十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又《廣韻》漢複姓。
又《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條【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田聊切,音迢。或作樤。《說文》小枝也。《徐曰》自枝而出也。《詩·周南》伐其條枚。《傳》枝曰條,榦曰枚。
又長也。《書·禹貢》厥木惟條。
又木名。橘屬。《爾雅·釋木》柚條。《詩·秦風》有條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于橘。一名條。
又條理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又條然,嘯貌。《詩·王風》中谷有蓷,條其歗矣。
又條達也。《前漢·郊祀歌》聲氣遠條。
又條鬯也。《前漢·律志》隂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又敎條。《史記·酷吏傳》以興化條。
又條奏。《前漢·元帝詔》條奏無有所諱。
又條例。《晉書·劉實傳》撰《春秋條例》二十卷。顏師古曰:凡言條者,一一而疏舉之,若木條焉。
又繩也。《禮·雜記》喪冠條屬。
又八風之一。《易緯通卦驗》東北曰條風。
又《博雅》條條,擾亂也。
又鳴條,地名,在河東郡安邑縣。
又國名。漢周勃封條侯。
又姓。《姓苑》晉有冉閔司空條枚。
又《集韻》他彫切,音祧。枝落也。《詩·豳風》蠶月條桑。
又癡宵切。義同。
又與滌通。《周禮·秋官·之屬》條狼氏。《註》徒歷切,音滌。
又叶徒流切,讀若頭。《陸雲·夏府君誄》百行殊揆,君望斯周。栖儀初九,戢翼洪條。
青门垂柳百千条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青门垂柳百千条全诗作者是谁?青门垂柳百千条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青门垂柳百千条全诗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