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2/11/26 17:59作者:小编人气:
“城市里的人在寻找一些东西,一份工作,一个住的地方,一个爱人,一段回忆,一个梦想。有的在找另一个人,有的在找自己,有的在找什么,但又说不清在找什么。”
在城市里,我喜欢寻找回忆。就这样,我认识了江城武汉。
“砰——温度计爆炸了,水银柱被划了出来.”池莉在《或冷或热或活真好》中描述武汉炎热的夏天,这是最直观的反应。其实在原文开头更精彩。故事发生在下午四点左右,一名男子赤膊骑着自行车,揉皱一张汗湿的钞票,弹在柜台上。还有“洒水车随着洒水的音乐来来去去,一片白雾弥漫了路面,然后就干了。”我不知道,或者不是那首《我是山里人,有兰花……》。最后,我说“这个死武汉的夏天!”是我童年关于武汉最深的记忆,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大学到研究生,类似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早已习以为常。
我上小学的时候,住在蛇山脚下。当年没有空音,温度比现在高多了。只记得电风扇的风全是恶意的,凉席热得像从蒸笼里拿出来的一样。听着二表哥讲不完的故事,伴随着流水的声音,每一个夜晚还是愉快的度过。渐渐地,我养成了耐热的习惯。即使一个夏天没有空的曲子,我依然可以过得很好,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打坐。当然,我的抗寒能力极强。就像徐志摩的诗里说的,“我的世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对,我就是这样刀枪不入,刀枪不入的。不过现在的武汉已经不像当年那么火了,也退出了炉城。比起夏天的炎热,我觉得小巫见大巫了。
大概是因为“热”,武汉人脾气很大。还是池莉的小说,先摘录一些内容:
韩震说:“我不知道他叫你猫?”
毛子说:“江汉路一条街的人都知道我叫毛子。”
韩震说:“哦,好像挺出名的。”
“这个XX养!”猫又拿出一支体温计给了顾客。韩震说:“怎么了?”
在武汉方言中,“之”和“满”是常用词。短短几句话,就把武汉的市井景象和地域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武汉生活久了的人,可能都听说过“斑马”之类的方言。其实并不是个人的感受,只是一句口头禅,导致很多外地人给武汉这座城市和生活在武汉的人贴上特殊的道德标签,称之为对人格的蔑视。这也是一种不必要的行为。
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氛围,所谓“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管子·水地篇》提到,“齐国水路狂躁复杂,其人贪婪勇敢;楚淖弱而清,故其人嗜果而贼;水越浑越重,故其民贪庆周而行善。”这是同一个道理。更何况历史是发展的,不要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的我们。况且历史不就是人类文化的足迹吗?
王夫人道:“我们来讲讲朝鲜吃四季美景的故事吧。”
徐大师还说,金日成在某年某月某日到访武汉,参观了四季美人的饺子。吃完就走了,去了北京。十天后,金日成启程回国。上车前,他突然对正在送行的中央首长说:“我还有一个小问题还没想明白。”中央首长请他发言,金日成说:“那么,武汉四季漂亮的汤包,汤是怎么进到包子里的?”
老人们更开心,不知如何是好,捧着茶杯喝茶,享受着快乐的瘾。
王夫人举起手指数了数:老桐城的豆皮,一品香的大包子,蔡林记的热干面,谭延吉的火饺,田恒奇的糊汤米线,厚生的什锦豆腐,老连记的牛肉炸豆腐,民生食堂的小笼包,五芳斋的烧饼,同兴里的油条,顺祥居的重油烧梅,人民甜食的汁酒。
王夫人牙齿不缝,着急流口水。
她尴尬的用手捂住嘴说:“真丢脸,真丢脸。我贪我老。”
说完这话,我的口水流出到了一米八的高度。武汉的美食,我只是个朋友。来的时候沾了点光,顺便带他们去吃。夏天来了,是吃虾的时候了:巴厘岛龙虾、亮亮清蒸虾、肥虾村、唐毅龙虾。名字太多,数不过来。据说武汉人每天捏五万斤小龙虾,蒸,油焖,烧烤,麻辣卤制,蒜泥。没有你想不到的。停,又毒了,我又饿了。
记忆中的武汉是那么的贴切,像池莉笔下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武汉远不止这些。我只是想通过文学和现实去挖掘这座城市的一些记忆,重新触摸它的皮肤,感受它的脉搏。回忆让我们重新活了过来,仿佛我们的童年在今夜又一次穿越了我们的大脑。那么真实的武汉是什么样的呢?它是绿色的,东湖四季常青;是粉色的,武大的樱花;是蓝色,天空空的颜色;它多姿多彩,是发展的希望。依然坚韧,除了池莉大众化视角下的武汉,那是作者与生活、社会、人生零接触后的文学情感世界,方方《千箭穿心》中武汉女性的挣扎人生。
这样的城市脾气好。
考古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东湖方英台遗址就有先民定居的迹象。这里曾经是南方屈家岭文化和北方龙山文化交汇的地区,沐浴着中华文明的第一缕阳光。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宫殿,展示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春秋时期,楚国的伯牙和汉阳的樵夫以琴为友,奏响了千古山河之音。大诗人屈原被贬东湖,留下了犬儒主义的不朽篇章。
黄鹤楼名扬天下,成为文人骚客表达观点的载体。那时集团人才济济,盐集少长。李白、崔豪、孟郊、王维、孟浩然、刘禹锡、贾岛等大诗人登上黄鹤楼,远眺《不归之河》,遥望荆楚壮美风光,抒发天地的苍茫和人生的无限感叹,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崔豪的黄鹤楼诗是一首绝唱。李白的一句“玉帝吹黄鹤楼,五月梅花落江城”也使武汉得名江城。
明末清初,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并称为“天下四大名镇”,并称“楚第一繁华镇”。近代开埠后,在张之洞新洋务政策的推动下,武汉从一个内河船码头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城市。
1911年10月10日,武汉人民敢为人先,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成为一座敢于创新、带头闹事、崇尚天下的城市。从清朝设立鄂军总督府、八七会议、抗战临时首都到武汉保卫战、抗战胜利到新中国诞生,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共和国首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把武汉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20世纪,武汉曾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崔豪黄鹤楼
这里是黄鹤载圣人上天的地方,这里是黄鹤楼。
黄鹤不返人间,白云千年空长。
汉阳的每一棵树都因阳光照射而变得清澈,鹦鹉洲被甜美的青草覆盖。
但我望向家乡,暮色渐浓,江波上弥漫着悲伤的薄雾。
崔豪的诗使黄鹤楼成为网络名人,李白对此惊叹不已。“我们面前有一个场景,崔豪的诗就在上面。”还有李白的《论登南京至凤凰台》:“曾在此戏耍的凤凰,以致此地以其名,凤凰去台空河水自流”,也能表现出崔诗的痕迹,但在气势和意象上还是稍弱。《沧浪诗话》载:“崔豪的《黄鹤楼》应为唐代七言诗之首。”
一气呵成,自然瑰丽,充满个性;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如诗如画,确为珍品。崔豪由此成名,也奠定了他的诗名的基础。
李白去扬州途中再会孟浩然
故人频频向我招手,告别黄鹤楼,在这柳絮缭绕、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去扬州旅游。
帆远,影蓝空,天上只看得见长江。
仙人登黄鹤楼的送别诗有四句,都是经典,小学生都能背。毕竟是选进课本的。意境优美,文字优美。名楼送名人名城的瞬间与永恒,成为盛唐诗人旅游的诗意符号。陈继儒:送别诗之父,我想不出来,但也说不出来。
李白,在黄鹤楼上听笛声与石郎中琴
一旦退居二线的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就天西望去,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家乡。
黄鹤楼上传来一声“梅花”的笛声,让五月的河城河畔又看到了一滴梅花。
第一句是西汉的贾谊。江城的五月,正好是夏天,自然不会有梅花。因为笛声《梅花落》,诗人仿佛又回到了寒冷的冬天,看到了梅花落。虽美,却是内心被忽视的写照。清代沈德潜说:“七言绝句重在近而不露。他们只着眼于前景和口语,却有弦外之音,使人精神恍惚,太白太雅。”
武汉,江城之名,由此而来。
,水调,唱歌和游泳
就喝长沙水,吃武昌鱼。长江跨万里,楚天舒看得见。
不管风怎么吹,还是四处走走比较好。今天,我休息。子川曰:“死者如夫!
风在动,龟蛇不动,前途无量。一桥飞架南北,护城河成通途。
架起西江石墙,阻隔巫山云雨,从高峡出平湖。女神要平安,当惊天下。
这首诗点出了武汉的两个标志:武昌鱼和长江大桥。
1956年6月1日,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6月3日,我第二次游过长江,6月4日,我第三次游过长江。然后我就写了这首著名的诗《水调:游泳》。
只喝长江水,吃武昌鱼:三国吴要从南京迁都武昌时,民谣说:“不如喝建业水,不如吃武昌鱼。”武昌鱼,武昌鱼从此家喻户晓,来武汉都要尝一尝。
飞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是中国人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桥。它是上世纪50年代的重大工程之一,于1955年开工,1957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建设中,所以是一个“宏大的计划”。还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夏天,晚上朋友们来回散步,很凉爽。只见两岸灯火通明,夜已满。
菩萨蛮黄鹤楼
浩浩荡荡的九大门派流过中国,一条粗重的线贯穿南北。
雨浓灰,龟蛇锁河。黄鹤哪里知道?
还剩下游客。让酒流动,你的心就会澎湃!
雨浓灰,龟蛇锁河。这里的龟蛇指的是长江两岸汉阳的龟山和武昌的蛇山(黄鹤楼也坐落在蛇山上),所以龟蛇锁大江。这两句也挺大气的,我很喜欢。
1927年春,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一二”事变前夕;陈独秀在党内推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给革命带来了严重危机。登上黄鹤楼,面对酒后滔滔江水,心潮突起,写下。
鄂州南楼范成达
谁来做玉帝中秋?黄鹤归来知往事。
汉树有情北,蜀水无语抱南塔。
烛天到处是灯光,飘扬着万里的旗帜。
嘲笑鲈鱼镇的垂钓者,武昌鱼是长期停留的好便利。
这首诗是一个诗人写的,他从四川回到惜春四年,在八月中秋节的前一天到达鄂州,受到当地官员的招待,与他一起前往南楼。第一点是中秋之夜逛南楼的时光和遐想。对联写南楼胜。写鄂州和江西的夜景。末了抒情,自嘲缠绵鄂州风光,不如早归故里。
鄂州南楼书黄庭坚
站在城南靠着栏杆向四望,只见山和水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香。
清风明月无人观赏的自由,月光融进南方吹来的风中,使人感到凉爽舒适。
诗人到南楼乘凉,四面山水隐明;开在方圆十里外的荷花有一种淡淡的香味。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种高远、明朗空的艺术境界,具有立体感。从视觉:山光、水光、月光,到闻瑞香、荷香,再到触觉感知的凉风、凉夜,都包含了夜间的听觉,“南楼四时凉”的“味”字,暗含了味觉的作用。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被调动起来,与南楼夜景融为一体。
黄庭坚的一生充满坎坷。因为被诬陷诽谤,他在四川已经被撤了六年的官司,被召回后才几个月,就被撤了官司,来到武昌过起了清闲的生活。可能是诗人在清凉南楼看到明月时说“清风明月无人管”的那一刻的心情。
看来黄鹤楼在诗词中占了江城很大的比重,名楼、诗词、名人自古一体。
武汉被称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城市”,这带有世俗的印记。九省通衢也必然是各种文化的交融。这座城市不仅承载着百万大学生的凌云志,也孕育着无数外来者的家园梦。我活了十几年,从大学到硕士,以后会继续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河水向东流,彻夜不眠。江汉关码头响起的钟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繁华,河滩上的灯光照亮着三镇的百姓。江北的晴川阁,月湖岸边的古琴台,李黄陂路上的街头博物馆关于长江的诗句,江汉路的夜市,司门前的户部巷,楚河汉街的灯火,游人如织的东湖,湖边的盛博,路边的法国梧桐,二桥下的芦苇关于长江的诗句,万松园的山珍海味,光谷的人流,南湖的日出日落。原来武汉在我的青春里那么深。
一个城市永远不会完美,但一定要有人性。武汉应该是“韩伟”,像它的方言一样,“飘在长江里,拴在码头上,挂在三镇小卒的肩上”,源于自然,流传于民间。应该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至少武汉人做到了不管天冷天热,活着就好。原来认真的生活,哪怕是打麻将,都是一种很吸引人的审美,当然是我们最初的那种。
宋军蹲在江城的路边,端着一碗热干面,等着你。
以上为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武汉的诗句(赞美武汉的诗句和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