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2/11/19 01:07作者:小编人气:
作者:杨绛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在线阅读地址
我们仨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序言:以前读过钱钟书先生的半本《围城》,只因那一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来。”现在一气呵成读完了《我们仨》,起源是一位如水似火的同事推荐的,之所以说她如水似火是因为她是双子座,虽未谋面但以觉得她定是个温柔似水,热情似火的姑娘。拜读了杨绛的《我们仨》仿佛给这个只追求物质不信有真爱的时代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它感情细腻,浓缩着悲伤,但也感受到了一个家的温馨,即使冰寒三尺也能感受到爱的炽热,平凡而又伟大。
昨夜一口气读到12点仔仔细细读完,心里早已触动不止。虽未潸然泪下,但也眼眶微红了,从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每看几页都有令我感动或羡慕的地方。
感动于钱钟书夫妇动荡时互相扶持老来互相依偎,女儿钱媛的点滴孝心。羡慕于他们一家人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与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一篇杨绛先生做的关于他们一家人的梦,起初读起来还没太懂,不过这种写作手法也蛮有意思的,是寻梦回忆梦,是担忧梦预言梦。梦里的寓所古栈道,像是相隔万里,梦里的路一深一浅,梦里的人知道自己仍在天地间却不知这是梦境。或许心里明白,也寄希望于这相聚的梦能千秋万载地做下去吧。
是的,若知离别在即,我怎舍得一觉醒来梦里人影飞去。还不如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梦,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一面。离别拉长,对有情的人来说,是痛苦也是快乐。因为,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他从此消失不见。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他们一家人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钟书新婚去牛津求学一直细述到女儿圆圆和钱钟书的相继去世。
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看到这句话相信很多女孩子可能会潸然泪下,我也眼眶微红,原来到死不分离可以换个方式表达的这么感人肺腑。
这几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他们一家人过得平淡安稳略有滋味。在国外留学期间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战乱文革能相互支持,文革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去打破世界的方圆,这野心不是他们所能拥有,他们只求在自己的方圆里求得一份自由闲适。
我很喜欢他们一家人的性格。钱钟书生活上的憨厚与学问上的严谨,杨绛自由温和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女儿圆圆大胆聪颖有孝心。这样温情的一家怕是在那个年代也少有的吧。这自由心与甘于平淡的心最是难得。
书里的彩页有他们一家的人的生活照信札图片,还有钱媛在病床上未能完成的《我们仨》。看着这些毫无华丽朴素得令人动人的文字,让我恍然。
如杨绛先生在篇末说的那段话。
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得到的结果总是失去,相聚得来还须散。难道这短短几十年的在世真的就不需要去珍惜了么。
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或许应该勿执我念,平平淡淡地走下去,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快乐是短是长。
有一个家,有事可以做,能看到最亲近的人安然生活着就好了吧。
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我们仨,原本只是觉得很普通的三个字,现在却发现这三个字里满满的温情与爱意。本是女儿圆圆病榻上的作品,奈何圆圆未完成就去了另一个世界,杨绛先生忍着悲痛替女儿写了下去。《查令十字街84号》里说,我们人类是一本巨大的书,一个人离开了,并不是这一章节就要被撕去了,而是变成了更好的语言。是的,对于杨绛先生来说,她的圆圆,她的先生都并未从这个世界离去,他们只是变成了另一成存在。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疑惑,我不明白为什么她总总能梦到圆圆在医院里发生的种种,就像真的在她身边一样,而她的圆圆也同样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或许这就是心有灵犀。我们仨也和世界上大多数家庭一样,却又不一样,我们怕在一起总是能找到乐趣,也许这是我最羡慕的,羡慕圆圆和pop可以“称兄道弟”,和mom也能有各种角色。也许这才是一家人在一起最好的模样。圆圆和pop总能格物致知,发现有趣的事,这也大概是这个家快乐的源泉。我们仨,是最好的仨,那么温情,又那么铿锵有力。我们仨,是1+1得来的,这也同样让我对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有无限的遐想,彼此互补又彼此相似,牵手走完了一生。“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也去不了,我还坐着摇椅和你慢慢摇。”这大概就是他们的爱情写照吧。最美好的是还有一个圆圆组成了这世间最好的“我们仨”。
从一九三五年七月结婚后到牛津求学开始,一直到一九九八年岁末。《我们仨》变成我们俩,最后变成一个人。平铺直述的叙事,竟然能将感情表达的那么细腻。发现无论多么动荡,多么艰苦,只要他们仨在一起,生活总会变得有趣。他们搬了无数次家,经历了那段动荡的时期,生活也有艰辛到可能换个普通人就要崩溃的地步,可他们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或者说他们用深深的感情充实着自己。对书的感情,对家人的感情。阿园在生命边缘也放心不下自己母亲,手不能执笔,还要坚持和爸爸妈妈通信,那些画,钱老的画。和爸爸信件上面那个可爱的小人头像。接近六十的人,心里还是保存了童真,趣味。看的让人心酸又感动。杨绛先生写女儿去世,钱老去世,都只用了一句话,但所有的感情都在里面。其实这本书就像他们仨的小传记。写了他们一生的学习,处世,经历,感情,趣事。我想他们仨又在一起了,又可以《我们仨》了!我们仨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