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6 10:48作者:小编人气:
国际足联世界杯 (官方名称:FIFA World Cup),常称为世界杯足球赛,或仅称世界杯,也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是一项国家级男子足球队之间的国际比赛,由世界足坛最高管理机构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每四年举办一次,与奥运会交替进行。世界杯是世界足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赛事。1930年为世界杯的首届比赛,冠军是乌拉圭队;1942年和1946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办。
世界杯分成外围赛和决赛圈两个部份。外围赛部分会在决赛圈展开的前三年举行,以决定哪些球队能进入决赛圈。目前有32支球队能打入决赛圈,球队会在主办国境内进行一个月比赛以争夺冠军宝座。世界杯决赛圈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赛事,2006年世界杯决赛共有约7.15亿人次收看。
现今已举办的十八届赛事中,共有七个国家或地方曾赢得冠军。巴西队是唯一打进全部18届决赛圈之球队,共赢得五次冠军。目前的世界冠军意大利队获得四次冠军,仅次于巴西。接着是三次夺冠的德国队(包括西德时期)。而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分别两次夺冠。英格兰队和法国队则在自己主办的赛事各得一次冠军。
最近一届世界杯赛事于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在德国举行,意大利队在决赛中击败法国队,第四次夺得冠军。下届世界杯赛事将会于南非举行,2010年6月11日揭幕,7月11日闭幕,2014年将会由五届冠军得主巴西举办。
早期国际赛
业余的联合王国国家足球队出战1908年奥运会夺得冠军的阵容。
世界上第一场国际性足球赛是1872年在苏格兰格拉斯哥进行的对抗赛,由苏格兰代表队对英格兰代表队,而首次国际性比赛为1884年开始举办的英国本土四角锦标赛(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在这时期,英国之外的地方几乎没有这项体育运动。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间,足球在全世界渐渐普及化,奥运会亦引入足球比赛,在1900年、1904年和届间运动会列进表演项目(取得冠军没有奖牌);1908年,足球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在英格兰足球总会(FA)的计划下,这赛事只限业余球员参赛,球赛着重表演多于竞争。代表英国出赛的英格兰业余足球代表队蝉联了1908年和1912年两届奥运会的冠军。
国际足联(FIFA)于1904年成立之后,曾经尝试在1906年脱离奥林匹克框架、在瑞士举办一次国家间的国际足球比赛。这是国际足球的最初尝试,而据国际足联官方历史形容,这项比赛是失败之作。
在奥运比赛继续只限业余球队和球员出赛之下,托马兹·纳顿爵士(Sir Thomas Lipton)在1909年于都灵举行托马兹·纳顿爵士杯(Sir Thomas Lipton Trophy)。该锦标赛是由不同国家的俱乐部竞逐,每支俱乐部为自己所属的国家之代表。这项比赛有时会被认为是第一届世界杯(The First World Cup),意大利、德国和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顶级的俱乐部出战,但英格兰足球总会不欲参加赛事并拒绝派出职业俱乐部参赛。纳顿邀请达勒姆郡的业余球队西奥克兰镇足球俱乐部(West Auckland Town F.C.)参赛,以代表英格兰。结果西奥克兰顺利在赛事取胜,并于1911年成功卫冕冠军,赢得可永久保存的冠军奖杯,亦对首开保存奖杯制的先例。
1914年,国际足联决定将奥运足球比赛定为世界业余足球锦标赛(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并负责管理赛事。这为世界上首次洲际足球比赛(1920年夏季奥运会足球比赛)的举办铺平了道路。13支欧洲国家队以及埃及队参加了这届充满争议的比赛,最终主办国贝利时在决赛不战而胜赢得冠军。随后的1924年和1928年奥运会冠军由乌拉圭赢得。1928年,国际足联决定在奥运的架构之外创办他们自己的国际赛事。由于当时乌拉圭连续赢得两届官方足球锦标赛的桂冠(国际足联的职业时期始于1924年),并且将于1930年迎接独立一百周年,国际足联决定将主办权授予乌拉圭。
首届世界杯
世纪球场(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首届世界杯决赛之举行地点为乌拉圭的蒙特维多
在洛杉矶举行的1932年夏季奥运会并未将足球列入正式项目,原因是足球美国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时美式足球正不断发展。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IOC)亦不认同其业余性质,所以这届奥运会取消了足球项目。 国际足联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打算将首届世界杯赛事定于乌拉圭举行。但对于处在大西洋的欧洲国家来说,远赴位于南美洲的比赛场地乌拉圭作赛,是一个漫长及昂贵的行程。所以在赛事展开的两个月前,并没有任何欧洲国家保证派出代表队征战。雷米特说服了贝利时、法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参赛。赛事合共有13支队伍参与,包括7支南美洲球队、四支欧洲球队和两支北美洲球队。
7月13日,首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式展开,首两场赛事同时进行,法国队和美国队旗开得胜,他们分别以4:1击败墨西哥队和3:0击败贝利时队。世界杯史上的首个入球是法国队的卢逊·罗伦特(Lucien Laurent)取得。决赛于蒙特维多球场举行,有93,000名球迷入场观看赛事,结果乌拉圭队以4:2击败阿根廷队夺得冠军,成为首个赢得世界杯的国家。
意大利国家足球队赢得193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阵容。
早期的世界杯足球赛受到交通不便和战争等问题的阻碍,仅有少数南美洲国家愿意在1934年和1938年特意远赴欧洲参加世界杯,其中巴西是唯一参与这两届赛事的南美洲国家代表队。1942年和1946年世界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杯,联合王国首次派出代表参赛。英国球队在1920年退出了国际足联,一方面是出于不愿同本国的战争敌手比赛的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足球只是英国人自己的运动,但1946年应国际足联力邀,他们再次加入。这届赛事是乌拉圭队继1930年世界杯之后再次夺冠。乌拉圭队杯葛了之前的两届世界杯。在本届世界杯的决赛上,他们以2:1逆转击败巴西,再次捧走冠军奖杯。乌拉圭与巴西之间这场经典的决赛被后人称为“马拉简拿之战”(Maracanazo)。
各国在世界杯的最佳成绩。
从1934年至1978年世界杯,各有16支球队会晋身决赛圈;除了1938年的奥地利,球队在晋身决赛圈后被纳粹德国吞并,使该届只有十五队参加决赛圈;以及1950年的印度、苏格兰和土耳其先后退出,只剩下十三支球队参赛。大部份参赛的国家队都来自欧洲和南美洲,少数来自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数支非欧洲南美球队突破第一轮:美国队在1930年进入半决赛;古巴队在1938年进入1/4决赛;1966年的朝鲜队爆冷门地进入1/4决赛;墨西哥队在1970年同样进入1/4决赛赛。
从1982年世界杯起,决赛圈参加队伍增至二十四队,1998年世界杯起扩增至三十二队,并增加了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球队竞逐决赛圈的机会。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该洲从未有球队取得一张完整的决赛圈入场券。近年来,这些洲的球队表现比过往更为理想,有多支球队曾进入1/4决赛,包括1986年的墨西哥队、1990年的喀麦隆队以及2002年的塞内加尔队和美国队,韩国队更获得第四名。然而欧洲和南美洲的球队始终技高一筹,以2006年世界杯为例,进入1/4决赛的队伍全部来自这两洲。
此外,共有198支国家与地区代表队参与2006年世界杯决赛圈席位的争夺战,2010年世界杯更打破历年纪录——有204支代表队参加外围赛。
各国出席世界杯的次数。
其他国际足联赛事
与男子世界杯足球赛相对应,国际足联亦设立了女子世界杯足球赛。女子世界杯的规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断发展;2007年女子世界杯外围赛参赛球队有120支,是1991年的两倍多。
足球亦是奥运项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两届除外。和其他体育项目不同,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并非顶级赛事,从1992年起,每队只准派3名超龄球员(大于23岁)出战。奥运女子足球亦从1996年开始举办,参赛球员不受年龄限制。
洲际国家杯在世界杯决赛圈展开前一年举行,由世界杯主办国所举办,可说是给主办国的一次采排机会。这项比赛由六大洲的冠军队伍出战,再加上主办国,合共7支球队参加。
国际足联亦举办一些青少年足球国际赛事,包括世青杯、世少杯;俱乐部方面,有世冠杯,还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内五人足球锦标赛)和沙滩足球(包括国际足联沙滩足球世界杯)。
主条目:世界杯奖杯
雷米特杯(于1930年至1970年世界杯颁发)。 一枚印有世界杯奖杯的德国邮票。
世界杯足球赛先后使用过雷米特杯和大力神杯作为冠军奖杯。
雷米特杯,又称作女神杯,是1930年至70年所使用的世界杯冠军奖杯,由历届冠军球队轮流保管。雷米特杯最初称为“世界杯”(World Cup)或“世界之杯”(Coupe du Monde),但在1946年为纪念世界杯的缔造者国际足联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而易名。这座奖杯曾于1966年世界杯前夕在英国展出时被盗,后被寻回。1970年,巴西第三次捧杯后,被允许永久保留此奖杯,但1983年于里约热内卢再度失窃,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认为雷米特杯有可能已被熔化成黄金出售。
国际足联世界杯(FIFA World Cup),又称作大力神杯,是1970年后所使用的奖杯。国际足联请来七国专家,对53个候选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最终采用了意大利设计师施维奥·加辛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作品,这就是今天的大力神杯。大力神杯高36厘米,重量4.97公斤,由18K黄金铸成,造型为两个大力士双手高举地球。
1974年起由应届冠军得主保存直到翌届决赛圈前。首次获得大力神杯的球队为1974年的西德队。自1974年起,获得三届冠军的国家队可以获得一尊大力神杯的复制品,但是原件不会被任何国家队永久拥有,乃归国际足联所有。
大力神杯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年至2038年17届世界杯冠军的国家名称,换句话说在2038年的世界杯完结之后,大力神杯将会退役,由新一代的奖杯取代。
FIFA 世界杯的诞生
20世纪初奥运会的逐渐成功深深的打动了雷米特的心,他意识到,国际足联有必要设立一项世界性体育比赛,用以扩大国际足联的影响力。在1928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的大会上,创办世界杯的提案获得了通过。匈牙利、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乌拉圭等国足协随即便提交了主办的申请。由于乌拉圭是1924年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加上他们正在为两年后召开的独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做准备,因此主办首届世界杯的重任就落在了乌拉圭足协肩上。
1930年7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Montevideo)的世纪体育场开幕,由此揭开了世界足球新的篇章。
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这一年也确定了第三届世界杯的主办地法国,国际足联主席、“世界杯之父”雷米特先生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他的家乡法国有幸当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出现又一次使国际足联的活动和世界杯陷入了停滞,此后一直到战争结束的1946年7月,国际足联才得以在大会上确定1950年继续举办第四届世界杯,而提交主办申请的只有巴西足协,自然全票通过。
英伦足协回归
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国际足联缺少英伦三岛一直是雷米特先生的遗憾。他再次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通过积极运作,同时也得到了英国方面德鲁里(Arthur Drewry)和劳斯(Sir Stanley Rous)两位先生的大力协助,终于在1946年成功争取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足协组织加入。而一直到现在,这四个英国的足协组织仍然享有独立参加世界杯的资格。
四年后在瑞士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期间,年逾80的雷米特主席光荣引退,1954年6月21日,他被国际足联授予首个荣誉主席职位。在决赛的颁奖典礼上,这位“世界杯之父”最后一次将“雷米特杯”颁发给冠军德国队队长。雷米特先生为国际足联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50周年庆典
曾经协助雷米特25年之久的比利时人希尔德雷亚斯(Rodolphe William Seeldrayers)成为国际足联第4任主席,他在上任之时便成功组织了国际足联成立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不幸的是,希尔德雷亚斯于1956年10月过世。第二年6月9日,已经代理主席职务半年之久的德鲁里(Arthur Drewry)正式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德鲁里先生在成功举办了195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第6届世界杯之后,于1961年去世,享年70岁。
随后一直到1961年9月28日国际足联特别大会之前,国际足联的运作都由瑞士人托门(Ernst B.Thommen)领导。托门曾是1954年、1958年和1962年三届世界杯组委会主席,他为国际足联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在那届大会上,鲁斯爵士(Sir Stanley Rous)当选为国际足联第6任主席。
这时的国际足联已经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中立组织,许多刚刚独立的国家首先进行的国际活动就是加入国际足联这个大家庭,因此国际足联的会员数目不断增加。电视转播从60年代开始介入FIFA世界杯比赛,为世界杯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比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鲁斯爵士的带领下,国际足联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巩固了自己的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组织之一,尤其在经营上,更是为人所称道。作为非政府组织,国际足联既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其它渠道的财政来源,所有的资金都来自举办世界杯比赛所得的利润,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一切。为了感谢鲁斯爵士所作的贡献,国际足联于1974年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召开的第39届大会上选举他为名誉主席。也就在这一天,巴西人阿维兰热(Dr. João Havelange) 接手了国际足联主席一职,开始了阿维兰热时代。
个会员协会
1998年6月8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足联第51次大会上,瑞士人布拉特(Blatter SUI)接替阿维兰热,成为国际足联第8任主席。布拉特此前已经在国际足联的不同岗位上工作了23年,在布拉特掌舵的这几年中,国际足联的会员组织总数已经增加到了204个
最早的具有世界杯性质的比赛出现在1920年比利时奥运会上,来自南美,亚洲和非洲的22支球队参加了足球比赛。1929年,在国际足联的全体代表大会上,主席雷米特正式宣布了世界杯(World Cup)的诞生,我们将举办世界杯比赛,所有成员国的队伍将一起分享这一赛事。从这以后,除了二战时期因战争而停办外,全世界国际足联成员国都可以每四年就享受一次世界杯的盛典。
世界杯比赛资料 届次 年份 举办国 参赛队数 冠军 亚军 季军 第四名
历届世界杯最佳 第1届
最佳球员:斯塔维莱(阿根廷)
最佳射手:斯塔维莱8球
最佳阵容:(235)
守门员:雅沃维奇(南斯拉夫)
后卫:伊夫科维奇(南斯拉夫),纳萨西(乌拉圭)
中场:安德拉德(乌拉圭),蒙蒂(阿根廷),赫斯蒂多(乌拉圭)
前锋:斯卡罗内(乌拉圭),卡斯特罗(乌拉圭),斯塔维莱(阿根廷),费雷拉(阿根廷),塞亚(乌拉圭)
第2届
最佳球员:斯基亚菲奥(意大利)
最佳射手:斯基亚菲奥,内耶德利(捷克斯洛伐克),科南(德国)4球
最佳阵容:(235)
守门员:萨莫拉(西班牙)
后卫:蒙泽利奥(意大利),金科塞斯(西班牙)
中场:瓦格纳(奥地利),蒙蒂(意大利),西劳伦(西班牙)
前锋:奥尔希(意大利),内耶德利(捷克斯洛伐克),斯基亚菲奥(意大利),梅阿查(意大利),瓜伊塔(意大利)
第3届
最佳球员:莱昂尼达斯(巴西)
最佳射手:莱昂尼达斯8球
最佳阵容:(235)
守门员:普拉尼茨卡(捷克斯洛伐克)
后卫:多明戈斯(巴西)拉瓦(意大利)
中场:塞朗托尼(意大利),安德雷奥洛(意大利),洛卡特利(意大利)
前锋:比亚瓦蒂(意大利),梅阿查(意大利),莱昂尼达斯(巴西),萨罗希(匈牙利),蒂科(匈牙利)
第4届
最佳球员:斯基亚菲诺(乌拉圭)
最佳射手:阿德米尔8球
最佳阵容:(325)
守门员:拉马列茨(苏联)
后卫:特拉赫(乌拉圭),鲍尔(巴西),冈萨雷斯(乌拉圭)
中场:巴雷拉(乌拉圭),普恰德斯(西班牙)
前锋:吉希亚(乌拉圭),济济尼奥(巴西),阿德米尔(巴西),斯基亚菲诺(乌拉圭),盖恩(西班牙)
第5届
最佳球员:普斯卡什(匈牙利)
最佳射手:柯奇士(匈牙利)
最佳阵容:(325)
守门员:格罗希奇(匈牙利)
后卫:拉布里希(联邦德国),巴雷拉(乌拉圭),圣玛丽亚(乌拉圭)
中场:博西克(匈牙利),安德拉德(乌拉圭)
前锋:拉恩(联邦德国),柯奇士(匈牙利),希代古提(匈牙利),普斯卡什(匈牙利),齐博尔(匈牙利)
第6届
最佳球员:贝利(巴西)
最佳射手:方丹(法国)13球
最佳阵容:(325)
守门员:雅辛(苏联)
后卫:贾桑托斯(巴西),贝利尼(巴西),尼桑托斯(巴西)
中场:奥兰多(巴西),迪迪(巴西)
前锋:加林查(巴西),科帕(法国),方丹(法国),贝利(巴西),哈姆林(瑞典)
第7届
最佳球员:加林查(巴西)
最佳射手:加林查,瓦瓦,莱桑切斯(巴西),阿尔贝特(匈牙利),伊万诺夫(苏联),耶科维奇(南斯拉夫)4球
最佳阵容:(424)
守门员:吉尔玛(巴西)
后卫:贾桑托斯(巴西),毛罗(巴西),沃罗宁(苏联),施内林格(联邦德国)
中场:马索普斯特(捷克斯洛伐克),洛托(巴西)
前锋:加林查(巴西),瓦瓦(巴西),阿马里尔(巴西),亨托(西班牙)
第8届
最佳球员:博比查尔顿(英格兰)
最佳射手:尤西比奥(葡萄牙)9球
最佳阵容:(424)
守门员:班克斯(英格兰)
后卫:科恩(联邦德国),穆尔(英格兰),沃罗宁(苏联),施内林格(联邦德国)
中场:贝肯鲍尔(联邦德国),博比查尔顿(英格兰)
前锋:哈勒(联邦德国),尤西比奥(葡萄牙),科鲁纳(葡萄牙),西莫埃斯(葡萄牙)
第9届
最佳球员:贝肯鲍尔(联邦德国)
最佳射手:穆勒(联邦德国)10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马苏基耶维茨(乌拉圭)
后卫:卡洛斯阿尔贝托(巴西),布尔尼奇(意大利),法切蒂(意大利),皮亚扎(巴西)
中场:贝肯鲍尔(联邦德国),热尔松(巴西),贝利(巴西)
前锋:雅伊基尼奥(巴西),穆勒(联邦德国),诺维利诺(巴西)
最佳球员:克鲁伊夫(荷兰)
最佳射手:拉托(波兰)7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托马舍夫斯基(波兰)
后卫:苏尔比尔(荷兰),佩雷拉(巴西),布赖特纳(联邦德国),贝肯鲍尔(联邦德国)
中场:内斯肯斯(荷兰),德伊纳(波兰),加多恰(波兰)
前锋:拉托(波兰),克鲁伊夫(荷兰),伦森布林克(荷兰)
最佳球员:肯佩斯(阿根廷)
最佳射手:肯佩斯(阿根廷)6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菲格尔(阿根廷)
后卫:福格茨(联邦德国),阿马拉多(巴西),克洛尔(荷兰),塔朗蒂尼(阿根廷)
中场:卡西奥(意大利),迪尔塞乌(巴西),伦森布林克(荷兰)
前锋:罗西(意大利),肯佩斯(阿根廷),贝托尼(阿根廷)
最佳球员:罗西(意大利)
最佳射手:罗西(意大利)6球
最佳阵容:(442)
守门员:佐夫(意大利)
后卫:詹蒂莱(意大利),路易济尼奥(巴西),科洛瓦蒂(意大利),儒尼奥尔(巴西)
中场:博涅克(波兰),普拉蒂尼(法国),蒂加纳(法国),济科(巴西)
前锋:罗西(意大利),鲁梅尼格(联邦德国)
最佳球员:马拉多纳(阿根廷)
最佳射手:莱因克尔(英格兰)6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普法夫(比利时)
后卫:霍西马尔(巴西),塞萨尔(巴西),布罗文(阿根廷),阿莫罗斯(法国)
中场:费尔南德斯(法国),布鲁查加(阿根廷),马拉多纳(阿根廷)
前锋:莱因克尔(英格兰),布特拉格诺(西班牙),巴尔达诺(阿根廷)
最佳球员:斯基拉奇(意大利)
最佳射手:斯基拉奇(意大利)6球
最佳阵容:(442)
守门员:苏比萨雷塔(西班牙)
后卫:贝尔戈米(意大利),布赫瓦尔德(联邦德国),巴雷西(意大利),布雷默(联邦德国)
中场:斯托伊科维奇(南斯拉夫),马特乌斯(联邦德国),加斯科因(英格兰),巴斯科斯(西班牙)
前锋:斯基拉奇(意大利),克林斯曼(联邦德国)
最佳球员:罗马里奥(巴西)
最佳射手: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亚),萨连科(俄罗斯)6球
最佳阵容:(433)
守门员:普雷德霍姆(西班牙)
后卫:尤尔金霍(巴西),巴雷西(意大利),桑托斯(巴西),马尔迪尼(意大利)
中场:布罗林(瑞典),邓加(巴西),巴拉科夫(保加利亚)
前锋:巴乔(意大利),罗马里奥(巴西),斯托伊奇科夫(保加利亚)
最佳球员:罗纳尔多(巴西)
最佳射手:达沃苏克(克罗地亚)6球
最佳阵容:(343)
守门员:巴特斯(法国)
后卫:图拉姆(法国),德塞利(法国),罗伯特卡洛斯(巴西)
中场:戴维斯(荷兰),邓加(巴西),齐达内(法国),里瓦尔多(巴西)
前锋:罗纳尔多(巴西),博格坎普(荷兰),达沃苏克(克罗地亚)
最佳球员:卡恩(德国)
最佳射手:罗纳尔多(巴西)8球
最佳阵容:(442)
守门员:李云在(韩国)
后卫:卡福(巴西),坎贝尔(英格兰),洪明浦(韩国),卡洛斯(巴西)
中场:贝克汉姆(英格兰),巴拉克(德国),中田英寿(日本),柳相铁(韩国)
前锋:安贞焕(韩国),朴智星(韩国)
最佳射手(金靴奖):德国的克洛斯(11号,前锋)
最佳球员(金球奖):ZIDANE——法国的齐达内(5号,中场)
最佳阵容:
守门员:布冯(意大利),莱曼(德国),里卡多(葡萄牙)
后卫:阿亚拉(阿根廷),特里(英格兰),图拉姆(法国),拉姆(德国),卡那瓦罗(意大利),赞布罗塔(意大利),卡瓦略(葡萄牙)
前卫:泽罗伯托(巴西),维埃拉(法国),齐达内(法国),巴拉克(德国),皮尔洛(意大利),加图索(意大利),费戈(葡萄牙),马尼切(葡萄牙)((葡萄牙)
前锋:克雷斯波(阿根廷),亨利(法国),克洛斯(德国),托蒂(意大利),托尼(意大利)
1958年 贝利(巴西)
1962年 阿尔贝特(匈牙利)
1966年 贝肯鲍尔(前联邦德国)
1970年 库比拉斯(秘鲁)
1974年 祖姆达(波兰)
1978年 卡布里尼(意大利)
1982年 阿莫罗斯(法国)
1986年 希福(比利时)
1990年 普罗辛内茨基 (前南斯拉夫)
1994年 奥维马斯(荷兰)
1998年 欧文(英格兰)
2002年 多诺万(美国)
2006年 波多尔斯基(德国)
吉祥物
主条目:世界杯吉祥物
至1966年世界杯起,每届世界杯都拥有自己的吉祥物。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吉祥物世界杯威利(World Cup Willie),是首个世界杯吉祥物。2006年世界杯的吉祥物分别为狮子高里奥(Goleo)和它的伙伴——小足球派利(Pille)。
指定用球
团队之星
主条目:世界杯指定用球
由1970年世界杯足球赛开始,每一届世界杯赛事都会采用阿迪达斯所制造的足球作为比赛期间使用,2006年世界杯采用Teamgeist(团队之星),以14块球面制造而成。
关于世界杯的资料
(官方名称:FIFA World Cup),常称为世界杯足球赛,或仅称世界杯,也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是一项国家级男子足球队之间的国际比赛,由世界足坛最高管理机构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每四年举办一次,与奥运会交替进行。世界杯是世界足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赛事。1930年为世界杯的首届比赛,冠军是乌拉圭队;1942年和1946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办。
世界杯分成外围赛和决赛圈两个部份。外围赛部分会在决赛圈展开的前三年举行,以决定哪些球队能进入决赛圈。目前有32支球队能打入决赛圈,球队会在主办国境内进行一个月比赛以争夺冠军宝座。世界杯决赛圈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赛事,2006年世界杯决赛共有约7.15亿人次收看。
现今已举办的十八届赛事中,共有七个国家或地方曾赢得冠军。巴西队是唯一打进全部18届决赛圈之球队,共赢得五次冠军。目前的世界冠军意大利队获得四次冠军,仅次于巴西。接着是三次夺冠的德国队(包括西德时期)。而乌拉圭队和阿根廷队分别两次夺冠。英格兰队和法国队则在自己主办的赛事各得一次冠军。
最近一届世界杯赛事于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在德国举行,意大利队在决赛中击败法国队,第四次夺得冠军。下届世界杯赛事将会于南非举行,2010年6月11日揭幕,7月11日闭幕,2014年将会由五届冠军得主巴西举办。
早期国际赛
业余的联合王国国家足球队出战1908年奥运会夺得冠军的阵容。
世界上第一场国际性足球赛是1872年在苏格兰格拉斯哥进行的对抗赛,由苏格兰代表队对英格兰代表队,而首次国际性比赛为1884年开始举办的英国本土四角锦标赛(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在这时期,英国之外的地方几乎没有这项体育运动。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间,足球在全世界渐渐普及化,奥运会亦引入足球比赛,在1900年、1904年和届间运动会列进表演项目(取得冠军没有奖牌);1908年,足球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在英格兰足球总会(FA)的计划下,这赛事只限业余球员参赛,球赛着重表演多于竞争。代表英国出赛的英格兰业余足球代表队蝉联了1908年和1912年两届奥运会的冠军。
国际足联(FIFA)于1904年成立之后,曾经尝试在1906年脱离奥林匹克框架、在瑞士举办一次国家间的国际足球比赛。这是国际足球的最初尝试,而据国际足联官方历史形容,这项比赛是失败之作。
在奥运比赛继续只限业余球队和球员出赛之下,托马兹·纳顿爵士(Sir Thomas Lipton)在1909年于都灵举行托马兹·纳顿爵士杯(Sir Thomas Lipton Trophy)。该锦标赛是由不同国家的俱乐部竞逐,每支俱乐部为自己所属的国家之代表。这项比赛有时会被认为是第一届世界杯(The First World Cup),意大利、德国和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顶级的俱乐部出战,但英格兰足球总会不欲参加赛事并拒绝派出职业俱乐部参赛。纳顿邀请达勒姆郡的业余球队西奥克兰镇足球俱乐部(West Auckland Town F.C.)参赛,以代表英格兰。结果西奥克兰顺利在赛事取胜,并于1911年成功卫冕冠军,赢得可永久保存的冠军奖杯,亦对首开保存奖杯制的先例。
1914年,国际足联决定将奥运足球比赛定为世界业余足球锦标赛(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并负责管理赛事。这为世界上首次洲际足球比赛(1920年夏季奥运会足球比赛)的举办铺平了道路。13支欧洲国家队以及埃及队参加了这届充满争议的比赛,最终主办国贝利时在决赛不战而胜赢得冠军。随后的1924年和1928年奥运会冠军由乌拉圭赢得。1928年,国际足联决定在奥运的架构之外创办他们自己的国际赛事。由于当时乌拉圭连续赢得两届官方足球锦标赛的桂冠(国际足联的职业时期始于1924年),并且将于1930年迎接独立一百周年,国际足联决定将主办权授予乌拉圭。
首届世界杯
世纪球场(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首届世界杯决赛之举行地点为乌拉圭的蒙特维多
在洛杉矶举行的1932年夏季奥运会并未将足球列入正式项目,原因是足球美国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时美式足球正不断发展。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IOC)亦不认同其业余性质,所以这届奥运会取消了足球项目。 国际足联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打算将首届世界杯赛事定于乌拉圭举行。但对于处在大西洋的欧洲国家来说,远赴位于南美洲的比赛场地乌拉圭作赛,是一个漫长及昂贵的行程。所以在赛事展开的两个月前,并没有任何欧洲国家保证派出代表队征战。雷米特说服了贝利时、法国、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参赛。赛事合共有13支队伍参与,包括7支南美洲球队、四支欧洲球队和两支北美洲球队。
7月13日,首届世界杯足球赛正式展开,首两场赛事同时进行,法国队和美国队旗开得胜,他们分别以4:1击败墨西哥队和3:0击败贝利时队。世界杯史上的首个入球是法国队的卢逊·罗伦特(Lucien Laurent)取得。决赛于蒙特维多球场举行,有93,000名球迷入场观看赛事,结果乌拉圭队以4:2击败阿根廷队夺得冠军,成为首个赢得世界杯的国家。
意大利国家足球队赢得193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阵容。
早期的世界杯足球赛受到交通不便和战争等问题的阻碍,仅有少数南美洲国家愿意在1934年和1938年特意远赴欧洲参加世界杯,其中巴西是唯一参与这两届赛事的南美洲国家代表队。1942年和1946年世界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杯,联合王国首次派出代表参赛。英国球队在1920年退出了国际足联,一方面是出于不愿同本国的战争敌手比赛的意愿,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足球只是英国人自己的运动,但1946年应国际足联力邀,他们再次加入。这届赛事是乌拉圭队继1930年世界杯之后再次夺冠。乌拉圭队杯葛了之前的两届世界杯。在本届世界杯的决赛上,他们以2:1逆转击败巴西,再次捧走冠军奖杯。乌拉圭与巴西之间这场经典的决赛被后人称为“马拉简拿之战”(Maracanazo)。
各国在世界杯的最佳成绩。
从1934年至1978年世界杯,各有16支球队会晋身决赛圈;除了1938年的奥地利,球队在晋身决赛圈后被纳粹德国吞并,使该届只有十五队参加决赛圈;以及1950年的印度、苏格兰和土耳其先后退出,只剩下十三支球队参赛。大部份参赛的国家队都来自欧洲和南美洲,少数来自北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数支非欧洲南美球队突破第一轮:美国队在1930年进入半决赛;古巴队在1938年进入1/4决赛;1966年的朝鲜队爆冷门地进入1/4决赛;墨西哥队在1970年同样进入1/4决赛赛。
从1982年世界杯起,决赛圈参加队伍增至二十四队,1998年世界杯起扩增至三十二队,并增加了非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球队竞逐决赛圈的机会。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该洲从未有球队取得一张完整的决赛圈入场券。近年来,这些洲的球队表现比过往更为理想,有多支球队曾进入1/4决赛,包括1986年的墨西哥队、1990年的喀麦隆队以及2002年的塞内加尔队和美国队,韩国队更获得第四名。然而欧洲和南美洲的球队始终技高一筹,以2006年世界杯为例,进入1/4决赛的队伍全部来自这两洲。
此外,共有198支国家与地区代表队参与2006年世界杯决赛圈席位的争夺战,2010年世界杯更打破历年纪录——有204支代表队参加外围赛。
各国出席世界杯的次数。
其他国际足联赛事
与男子世界杯足球赛相对应,国际足联亦设立了女子世界杯足球赛。女子世界杯的规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断发展;2007年女子世界杯外围赛参赛球队有120支,是1991年的两倍多。
足球亦是奥运项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两届除外。和其他体育项目不同,奥运会男子足球比赛并非顶级赛事,从1992年起,每队只准派3名超龄球员(大于23岁)出战。奥运女子足球亦从1996年开始举办,参赛球员不受年龄限制。
洲际国家杯在世界杯决赛圈展开前一年举行,由世界杯主办国所举办,可说是给主办国的一次采排机会。这项比赛由六大洲的冠军队伍出战,再加上主办国,合共7支球队参加。
国际足联亦举办一些青少年足球国际赛事,包括世青杯、世少杯;俱乐部方面,有世冠杯,还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内五人足球锦标赛)和沙滩足球(包括国际足联沙滩足球世界杯)。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冠军奖杯 主条目:世界杯奖杯
雷米特杯(于1930年至1970年世界杯颁发)。 一枚印有世界杯奖杯的德国邮票。
世界杯足球赛先后使用过雷米特杯和大力神杯作为冠军奖杯。
雷米特杯,又称作女神杯,是1930年至70年所使用的世界杯冠军奖杯,由历届冠军球队轮流保管。雷米特杯最初称为“世界杯”(World Cup)或“世界之杯”(Coupe du Monde),但在1946年为纪念世界杯的缔造者国际足联主席祖里斯·雷米特(Jules Rimet)而易名。这座奖杯曾于1966年世界杯前夕在英国展出时被盗,后被寻回。1970年,巴西第三次捧杯后,被允许永久保留此奖杯,但1983年于里约热内卢再度失窃,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认为雷米特杯有可能已被熔化成黄金出售。
国际足联世界杯(FIFA World Cup),又称作大力神杯,是1970年后所使用的奖杯。国际足联请来七国专家,对53个候选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最终采用了意大利设计师施维奥·加辛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作品,这就是今天的大力神杯。大力神杯高36厘米,重量4.97公斤,由18K黄金铸成,造型为两个大力士双手高举地球。
1974年起由应届冠军得主保存直到翌届决赛圈前。首次获得大力神杯的球队为1974年的西德队。自1974年起,获得三届冠军的国家队可以获得一尊大力神杯的复制品,但是原件不会被任何国家队永久拥有,乃归国际足联所有。
大力神杯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年至2038年17届世界杯冠军的国家名称,换句话说在2038年的世界杯完结之后,大力神杯将会退役,由新一代的奖杯取代。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赛制 外围赛
主条目:世界杯足球外围赛
自1934年起,世界杯设立外围赛。 所有参赛队伍分别在六个大洲足球联合会(非洲足联、亚洲足联、欧洲足联、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联、南美足联和大洋洲足联)的监管下,按大洲各自组织世界杯外围赛,以争夺世界杯决赛圈参赛资格。每届赛事正式展开前,国际足联都会决定各大洲足球联合会的决赛圈名额和外围赛比赛方式,其依据主要是该洲球队的实力,但也受各洲游说的影响。足球运动较发达的区域如欧洲和南美洲的入围比例会较亚洲或大洋洲多出几倍。
外围赛在决赛圈举行前三年开始,过程逾两年。外围赛在各个洲份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少数球队需进行跨洲附加赛以争夺席位。例如,大洋洲区冠军需和亚洲区第五名争夺2010年世界杯决赛圈的一个席位。自1938年起,世界杯决赛圈的主办国和上届冠军球队,均不需参与外围赛便可自动获得决赛圈参赛名额。但自2002年世界杯之后,国际足联更改这项政策,规定卫冕冠军也必须通过外围赛来获取决赛周的参赛资格。因此,2002年世界杯冠军队巴西成为首支需要参加外围赛的卫冕冠军球队。
历届世界杯主办国和球队最佳成绩。
决赛圈
参见: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圈参赛球队
现时决赛圈会有32支代表队在主办国先后进行小组赛和淘汰赛,全程大约持续一个月。
进入决赛阶段的球队首先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赛。分组赛以抽签形式分成八组。国际足联先将各参赛队伍分成四个级别,第一级别为种子队,包括主办国及七队(日韩世界杯为六队)最高评分的代表队,评分依据国际足协世界排名与近年世界杯成绩各占一定比重的一个方程来计算。八支种子队分到八个小组中。其他队伍会分入第二至第四级别,多以球队所属的洲份来划分。每个小组均拥有第一至第四级别的国家队。自1998年世界杯起,规定同组内不能有多于两队欧洲球队或多于一队其余五大洲份的同洲球队。
分组赛采用循环制,以保证每队最少参与三场比赛。每组的最后一轮分组赛,四队之间的两场比赛会同时开赛,以确保公平。小组赛的首两名(1986年至1994年包括成绩最好的四支小组第三名队伍)能进入次圈。自1994年起,分数制度采用胜3分、和1分、负0分的制度(以往赢一场比赛只得2分)。如有两队或以上球队最终同分,则先计算得失球差,再计算入球总数,最后计算两队对赛,若仍未能分胜负,便会以抽签形式决定排名。
淘汰赛阶段采用单场淘汰制(single-elimination tournament),90分钟赛和则加时,再和便需互射12码分胜负。淘汰赛从16强赛(或称“第二轮”)展开,由小组首名对战另一小组次名。之后的1/4决赛、半决赛、季军战(半决赛落败方对战)至冠军战(决赛)会依次进行。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主办国的挑选 世界杯主办国
主条目:世界杯主办国
早期的世界杯由国际足联开会选出主办国,但所选地点常引起争议,因为南美洲和欧洲这两大势力的来往需乘三星期船。例如于乌拉圭举行的首届世界杯足球赛只有四支欧洲球队出席,之后两届都在欧洲举行。第二届在欧洲举行的世界杯议决在法国举行,引来极大争议,因为美洲国家认为世界杯应由两洲轮流举办,。两支南美劲旅阿根廷队和乌拉圭队为此双双杯葛这届赛事。
为杜绝将来再发生争议和杯葛事件,从1958年世界杯起国际足联决定由美洲和欧洲国家轮流举办一次,直到1998年世界杯。2002年世界杯由韩国和日本联合主办,是首次在亚洲举办,亦是唯一由双主办国共同举办的赛事。2010年,南非成为第一个主办世界杯的非洲国家。2014年世界杯将由巴西主办,为继1978年世界杯起首次由南美洲国家举办的赛事。这是破天荒连续两次由非欧洲国家举办世界杯赛事。
目前的主办国自国际足联执行委员会(FIFAs Executive Committee)的投票中选出,投票方式使用单记可让渡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统。对申办世界杯有兴趣的国家之足球协会收到国际足联的“主办协议书”(Hosting Agreement),该协议书会解释申办活动的步骤与需要条件。角逐申办资格的足球协会也会收到一份表格,缴交该表格代表足联官方对角逐资格的确认。之后,国际足联会派出一些专家到该国视察,以判定该国有没有足够的资源举办这赛事,并就该国的情况撰写一份报告。结果会在该届赛事举行之前六至七年公布,以便主办国有足够时间筹备,然而偶尔也有不同届的主办国同时公布的情况,如2018年暨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申办过程〈2018 and 2022 FIFA World Cup bids〉
2010和2014年的世界杯决赛圈,采用洲际轮办制度(continental rotation policy,2010年定为非洲、2014年定为南美洲),如该洲只得一个申办国,此国便会自动当选。此轮办制度在2006年世界杯申办风波后引入,当时德国在投票中击败南美洲国家而获得主办权。可是,这制度会在2014年之后废除,由2018年世界杯起,任何国家都能申办,但同洲国家不能连续主办超过两届世界杯。在2014年世界杯申办期间,巴西是唯一官方认可之申办国。在某程度上,此举是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在成立大会召开的两天后,即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举行了第一次选举,法国人罗伯特·盖因(Robert Guérin FRA)当选第一任主席,瑞士人施耐德(Victor E.Schneider SUI)和荷兰人希尔施曼(Carl Anton Wilhelm Hirschmann NED)当选副主席。比利时人穆林高斯(Louis Muhlinghaus BEL)担任秘书长并兼财务主管,丹麦人西劳(Ludvig Sylow DEN)为副秘书长。国际足联成立之初时一无所有,还只是一纸协议。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代表各国足协的世界性组织,这个团队还有很多任务要做。首要的就是说服英国这个现代足球起源国家加入到这个大家庭来。
直到1909年以前,国际足联的成员还仅限于欧洲国家的足协。这以后,国际足联开始吸纳其他洲的足协组织,南非1910年成为第一个非欧洲成员组织,随后阿根廷和智利在1912年也加入国际足联,1913年又增添了美国。自此,国际足联逐渐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交流,这也为后来发展壮大、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员不断加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的爆发导致国际足联的活动陷入了停滞状态。然而,各成员组织并没有完全中断联系,国际足联的组织结构在小范围内保留了下来。直到雷米特(Jules Rimet)于1921年3月1日当选第三任主席,国际足联才得以继续发展。这位当时已经48岁的法国人把壮大国际足联当作了自己终生的事业。那个时期的国际足联非常困难,只剩下了20个成员协会,英伦三岛、巴西和乌拉圭等足协组织也已经退出。但是雷米特先生凭借坚韧的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创立了世界杯这一伟大的赛事。在他在任的33年里,国际足联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期间虽然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但依然无法阻止国际足联迈向成功的步伐,到1954年瑞士世界杯雷米特卸任时,国际足联已经拥有了85个会员组织。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雷米特时代”。
FIFA 世界杯的诞生
20世纪初奥运会的逐渐成功深深的打动了雷米特的心,他意识到,国际足联有必要设立一项世界性体育比赛,用以扩大国际足联的影响力。在1928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的大会上,创办世界杯的提案获得了通过。匈牙利、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乌拉圭等国足协随即便提交了主办的申请。由于乌拉圭是1924年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足球冠军,加上他们正在为两年后召开的独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做准备,因此主办首届世界杯的重任就落在了乌拉圭足协肩上。
1930年7月18日,一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日子,第一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乌拉圭首都蒙德维的亚(Montevideo)的世纪体育场开幕,由此揭开了世界足球新的篇章。
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行,这一年也确定了第三届世界杯的主办地法国,国际足联主席、“世界杯之父”雷米特先生的愿望得到了实现,他的家乡法国有幸当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出现又一次使国际足联的活动和世界杯陷入了停滞,此后一直到战争结束的1946年7月,国际足联才得以在大会上确定1950年继续举办第四届世界杯,而提交主办申请的只有巴西足协,自然全票通过。
英伦足协回归
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国际足联缺少英伦三岛一直是雷米特先生的遗憾。他再次展现了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通过积极运作,同时也得到了英国方面德鲁里(Arthur Drewry)和劳斯(Sir Stanley Rous)两位先生的大力协助,终于在1946年成功争取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足协组织加入。而一直到现在,这四个英国的足协组织仍然享有独立参加世界杯的资格。
四年后在瑞士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杯期间,年逾80的雷米特主席光荣引退,1954年6月21日,他被国际足联授予首个荣誉主席职位。在决赛的颁奖典礼上,这位“世界杯之父”最后一次将“雷米特杯”颁发给冠军德国队队长。雷米特先生为国际足联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50周年庆典
曾经协助雷米特25年之久的比利时人希尔德雷亚斯(Rodolphe William Seeldrayers)成为国际足联第4任主席,他在上任之时便成功组织了国际足联成立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不幸的是,希尔德雷亚斯于1956年10月过世。第二年6月9日,已经代理主席职务半年之久的德鲁里(Arthur Drewry)正式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德鲁里先生在成功举办了1958年瑞典斯德哥尔摩(Stockholm)第6届世界杯之后,于1961年去世,享年70岁。
随后一直到1961年9月28日国际足联特别大会之前,国际足联的运作都由瑞士人托门(Ernst B.Thommen)领导。托门曾是1954年、1958年和1962年三届世界杯组委会主席,他为国际足联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在那届大会上,鲁斯爵士(Sir Stanley Rous)当选为国际足联第6任主席。
这时的国际足联已经成为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中立组织,许多刚刚独立的国家首先进行的国际活动就是加入国际足联这个大家庭,因此国际足联的会员数目不断增加。电视转播从60年代开始介入FIFA世界杯比赛,为世界杯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比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鲁斯爵士的带领下,国际足联经过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巩固了自己的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体育组织之一,尤其在经营上,更是为人所称道。作为非政府组织,国际足联既没有政府补贴,也没有其它渠道的财政来源,所有的资金都来自举办世界杯比赛所得的利润,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一切。为了感谢鲁斯爵士所作的贡献,国际足联于1974年6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召开的第39届大会上选举他为名誉主席。也就在这一天,巴西人阿维兰热(Dr. João Havelange) 接手了国际足联主席一职,开始了阿维兰热时代。
一个新时期
阿维兰热在1974年第39次大会上当选为国际足联主席。他认为足球不仅仅是为了竞技,并努力试图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足球的发展水平,促进新时代的到来。
阿维兰热的上任标志着FIFA新时代的到来。国际足联以往一直依靠四年一届世界杯的收入维持自身经营,但难免有时显得捉襟见肘,这也使得国际足联在某些方面趋于保守。阿维兰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将国际足联管理中心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机构。1974年,阿维兰热在国际足联位于苏黎世总部附近的一间别墅成立了12人工作小组,全权负责国际足联的改革事务。现在,这里已经拥有了5座现代化办公楼,超过120名国际足联雇员正在为不断增加的任务量而工作。
全球化的发展
在过去的25年中,足球不但逐步确立第一大体育运动的地位,而且也伴随着世界的飞速发展,在商业、社会和政治等其它方面繁荣起来。事实证明,足球运动的魔力可以影响到所有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亿人把足球作为自己的主要运动。足球也已经成为娱乐产业中很大的组成部分,并且不断开阔自身和其他产业的国际市场。
204个会员协会
1998年6月8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足联第51次大会上,瑞士人布拉特(Blatter SUI)接替阿维兰热,成为国际足联第8任主席。布拉特此前已经在国际足联的不同岗位上工作了23年,在布拉特掌舵的这几年中,国际足联的会员组织总数已经增加到了204个
足球无疑是当今世界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作为和平时期的战争,它早已经远远超越了足球运动本身的涵义演变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而世界杯则正是这种文化的一个世界性的盛会。来自世界每个角落的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球员们在世界杯的赛场上享受着现实世界中难以找寻到的公平,团结,友爱……世界杯,是所有足球运动员梦想的最高殿堂。
最早的具有世界杯性质的比赛出现在1920年比利时奥运会上,来自南美,亚洲和非洲的22支球队参加了足球比赛。1929年,在国际足联的全体代表大会上,主席雷米特正式宣布了世界杯(World Cup)的诞生,我们将举办世界杯比赛,所有成员国的队伍将一起分享这一赛事。从这以后,除了二战时期因战争而停办外,全世界国际足联成员国都可以每四年就享受一次世界杯的盛典。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安德拉德(乌拉圭)
安德拉德可以被称之为30年代的贝利,他至今仍然受到乌拉圭人民的顶礼膜拜。他是第一届世界杯最耀眼的球星,也是乌拉圭夺得1924年和1928年两届奥运会冠军的绝对主力。乌拉圭人民在乌拉圭首都的百年体育场竖起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安德拉德的名字,以纪念这位帮助乌拉圭夺取首届世界杯的英雄。
乌拉圭民族英雄安德拉德
“黄金脚”
安德拉德出生于1901年10月1日,本职是一名公务员。在职业生涯中曾效果过乌拉圭国内的佩纳罗尔队、革命队、国民队,以及阿根廷的亚特兰大队等,司职中场。他代表国家队夺得三次南美冠军(1922,1923,1926),率领国民队获得4次全国联赛冠军。参加完1924年的法国奥运会和1928年的荷兰奥运会之后,安德拉德获得了“黄金脚”的美誉,国际奥运会甚至将奥林匹克奖杯永远奖励给他。在36岁挂靴时,安德拉德一共43次入选国家队,其中出战了33次。
问鼎世界杯首个冠军
在1930年的第一届世界杯上,乌拉圭无可置疑地获得最后的冠军,安德拉德参加了四场比赛,打入一球,并入选了本届全明星阵容。值得一提的是,在1928年,安德拉德的眼疾越发严重,职业生涯遭到严重威胁。不过年届32岁的他最终还是克服了年龄和体能的问题,重返乌拉圭国家队,并最终帮助球队问鼎冠军。
叔侄同场效力
在1950年世界杯上乌拉圭再次夺魁,不过安德拉德是作为观众参加了本次盛会。当时在乌拉圭队中还有另外一个安德拉德,他就是安德拉德的侄子罗德里格斯-安德拉德。为了对叔叔表示敬仰,罗德里格斯改姓安德拉德。罗德里格斯-安德拉德也是乌拉圭足球史上重要的人物,是1950年和1954年世界杯上的明星。
乌拉圭核心
作为同时代的球星,德国名宿理查德-霍夫曼是这样评价安德拉德的:“乌拉圭当时是世界上的最优秀的球队,他们的核心人物就是安德拉德。他是足球艺术家,在绿茵场上他可以随心所欲做任何事情。他个子很高却又很灵活,他崇尚简捷明快的足球,不喜欢太多身体对抗的比赛。每当他带球前进的时候,他脑中会同时思考多种跑动路线。安德拉德还提倡公平竞赛,他不会在被对手犯规后倒地不停地翻滚以博得裁判的同情,在比赛中他总是微笑示人。”
“黑珍珠”美誉
皮肤黝黑、又瘦又高的安德拉德在南美足坛还有“黑珍珠”的称号。不过他还因此遭到种族主义歧视。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安德拉德离开国民队重新加盟佩纳罗尔队,但是他在那里遭到当地官员的排挤,丢掉了公务员的饭碗。此后他每况愈下。在1956年,一名德国记者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地下室中发现居住在那里的安德拉德。“他已经酗酒如命,一只眼睛瞎了。他已经不能清楚地回答我的问题,都是由他漂亮的妻子代为回答。”
民族英雄
1957年10月4日,刚过完56岁生日的安德拉德与世长辞。这名昔日的公务员和世界杯英雄临终时的家产只有一张破床,一个橱柜,还有几块放在鞋子里的奖牌。不过在乌拉圭的球迷心目中,安德拉德永远是他们的民族英雄,他象征着乌拉圭足球史上的黄金年代。
1950年第四届世界杯--巴雷拉(乌拉圭)
巴雷拉绰号“黑酋长”,在尤文图德竞技队崭露头角,司职中场。1950年世界杯决赛的时候,乌拉圭在里约的马拉卡纳球场击败东道主巴西第二次夺得世界杯,巴雷拉正是乌拉圭的队长。尽管赛前的舆论和博采赔率都极为不看好乌拉圭,但巴雷拉将乌拉圭送上了冠军奖台。
乌拉圭球星巴雷拉
危机时刻挺身而出
按照当时的赛制,世界杯冠军将由小联赛制来决出,巴西在这场比赛中只要取得一场平局就可以捧杯,何况他们在比赛中还以1∶0领先。但就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巴雷拉在全场将近20万巴西球迷面前挺身而出,他命令全队大胆压上,不断鼓励前锋们放手进攻。就在巴西退守以保住胜果的时候,场上风云突变,巴雷拉策动了致命的进球,射手斯奇亚菲诺打进扳平一球,随后吉吉亚在比赛结束前10分钟打入致胜球,巴西上下一片愕然。
最后时刻扳平比分
在此之前,乌拉圭只需要打一场比赛就可晋级最后的小组。结果他们8∶0痛宰玻利维亚。但随后与西班牙的关键比赛中,乌拉圭打的相当艰苦,要不是巴雷拉在最后时刻进球将比分扳为2∶2,乌拉圭就将因净胜球劣势而将世界杯冠军拱手让给巴西。
世界杯奇迹
这次世界杯的辉煌被称之为世界杯奇迹,巴雷拉本人也因此成为所有乌拉圭人心目中的不朽传奇。1940、1946、1948年,巴雷拉又三次带领乌拉圭夺得里约布兰科男爵杯,六次帮助佩纳罗尔队在国内联赛折桂。
37岁续写传奇
1954年,37岁的巴雷拉又续写了一段传奇,他再次率队征战,踏上欧洲的土地意欲卫冕世界杯冠军。他成为了当时世界杯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赛球员。但年龄并不是巴雷拉的桎梏。在率队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和苏格兰后,乌拉圭又4∶2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英格兰,巴雷拉在那场比赛中腿部受伤,但由于没有换人制度,他坚持踢完了全场。
赛前折将功败垂成
在与匈牙利的半决赛前,巴雷拉和另外两名核心球员因伤无法参赛,结果缺少了巴雷拉的乌拉圭在加时赛中2∶4被匈牙利淘汰出冠军争夺。比赛中,乌拉圭在两球落后的不利情况下,顽强扳平比分将对手拖入加时赛。结果柯奇什在加时赛中再进两球,令乌拉圭遭遇了再世界杯上的首场败绩。许多人相信,如有乌拉圭不是赛前折将的话,他们肯定能战胜魔术师般的匈牙利。
自强不息彪炳史册
巴雷拉最终以7场不败的世界杯参赛记录结束了个人世界杯生涯。巴雷拉以天生的自强不息的秉性被公认为那个时代最好的队长,他为足球付出了一切,永远作为一段传奇彪炳史册。
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斯卡罗尼(乌拉圭)
海克托-佩德罗-斯卡罗尼是乌拉圭足球黄金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以不倦的努力和超强的韧性而著称。他不仅身怀卓尔不群当的个人能力,更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1930年世界杯赛中,斯卡罗尼表现出色,是乌拉圭夺冠的主力成员。
乌拉圭射手王斯卡罗尼
二战前最出色的“内锋”
斯卡罗尼出生于1898年11月26日。14岁时,斯卡罗尼在国内的第三级联赛球队蒙得维的亚竞技人队开始其职业生涯。次年他就因优异的表现被顶级球队国民队挖走。他被公认为二战前最出色的“内锋”(235阵型介于中锋和边锋之间的前锋)。当时乌拉圭是世界足坛顶尖球队,而斯卡罗尼则是乌拉圭队中的领袖人物。在他的足球生涯中,乌拉圭足球一直统治着世界。
两夺奥运金牌
在1917年斯卡罗尼代表国家队首次披挂,参加了与阿根廷国家队的比赛。此后三十年他一直是乌拉圭队中的核心球员。1924年和1928年乌拉圭足球队连续夺得奥运会金牌,斯卡罗尼是队内绝对主力。1924年的奥运会他打入了5个进球,1928年他也有3球进帐。
世界杯决赛亦是绝唱
1930年在乌拉圭本土举行的第一届世界杯是斯卡罗尼代表国家队参加的最后一项国际赛事,而这届世界杯的决赛也成为斯卡罗尼的绝唱。巧合的是,斯卡罗尼在决赛中的对手正是他在国家队处子秀的对手阿根廷队。最终乌拉圭以4-2战胜阿根廷,斯卡罗尼的国家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也成为4名大满贯球员之一,包揽了国家队的全部三项荣誉。世界杯之后斯卡罗尼告别了国家队,不过继续在顶级联赛中征战了许多年。
魔术师闯荡欧洲
带着“魔术师”的美誉,斯卡罗尼在1926年来到了西班牙,短暂效力巴塞罗那队六个月,即帮助巴萨夺得杯赛冠军和加泰罗尼亚锦标赛冠军,随后返回乌拉圭。在世界大战之后,斯卡罗尼又二度前往欧洲,担任了皇家马德里的主教练。1953年,年逾55岁的斯卡罗尼以球员身份重新效力国内的国民队,之后就担任了球队主教练。
神奇球技惊人天人
作为乌拉圭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斯卡罗尼的脚法空前绝后。他在球场边缘侧身向看台“发炮”,首先射向看台第一排座椅,球反弹回到脚下稍做调整后二度抽射,目标是第二排座椅,效果依旧。就这样经过抽射,反弹,抽射,再反弹之后,斯卡罗尼一直把球踢到第40层的看台座椅,球竟然一直没有落地!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的摄像设备,斯卡罗尼的神奇球技也因此只有文字记载而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国家队进球纪录保持者
在其1917-1930年间的国脚生涯中,斯卡罗尼为乌拉圭队出场51次,攻入31球,不但打破了昔日队友、搭档罗马诺的国家队进球纪录,也是迄今为止乌拉圭国家队个人进球的纪录,这一纪录保持至今,历经70年而岿然不动。1967年4月4日,斯卡罗尼去世。
1950年第四届世界杯--斯奇亚菲诺(乌拉圭)
斯奇亚菲诺是乌拉圭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一,他在1950年为乌拉圭带回了第二座世界杯,他是乌拉圭人的骄傲。
乌拉圭传奇英雄斯奇亚菲诺
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腾飞
1925年7月26日,胡安-阿尔贝托-斯奇亚菲诺于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这个身材矮小的人以绝妙的传球和传接配合令人赞叹。18岁时他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腾飞,他先后在1944、1949、1951、1953和1954赛季共5次帮助佩纳罗尔队夺得联赛冠军,球队也随之称霸乌拉圭足坛。斯奇亚菲诺也成为了球队的英雄人物。
20岁的处子秀
20岁时,斯奇亚菲诺被招入国家队参加了1945年的美洲杯。在处子秀上,斯奇亚菲诺帮助球队战胜了阿根廷队。这届美洲杯中他打进数粒关键入球,最终帮助球队获得冠军。
迎来辉煌
5年之后,斯奇亚菲诺在巴西世界杯上迎来了个人足球生涯最为辉煌的时刻。在首场比赛中,他一人攻入4球帮助球队以8∶0战胜玻利维亚队。士气大振的乌拉圭队随后一路闯进了决赛。
将巴西人打入深渊
1950年7月16日,19万9854名观众在巴西马拉卡纳球场目睹了乌拉圭与巴西之间的决赛。巴西是夺冠的大热门球队,斯奇亚菲诺在回忆这场比赛时也说道:“我们赢球的赔率是1赔99,巴西人已经提前在庆祝。我们对比赛对手一无所知,先前的瑞典和西班牙是如此,对巴西队我们也知之甚少。但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最后我们的胜利将巴西人打入深渊,绝望,失魂落魄。据说有两个巴西球迷当场震惊而死,许多人心脏病突发。巴西主教练乔装成妇女溜出球场,巴西球员们为逃避球迷而消失了好几周。”
一传一射
在决赛中,弗兰萨的进球让巴西1∶0领先。随后斯奇亚菲诺一传一射,最终率领球队战胜了志在必得的东道主。
最后的回忆
到了1954年世界杯,乌拉圭队依然是夺标大热门之一。他们顺利地从小组中出线。在复赛中,他们以4-2战胜了狂妄自大的英格兰队。然而在半决赛里斯奇亚菲诺因伤中途退场,致使乌拉圭队最终以2∶4遗憾地负于匈牙利队,未能挺进决赛。没有了斯奇亚菲诺,乌拉圭再也没能在世界足坛崛起,1950年世界杯冠军成为他们最后的回忆。
转会AC米兰
马拉卡纳球场的成功为斯奇亚菲诺打开了通往意大利的大门。50年世界杯之后,斯奇亚菲诺转会到了AC米兰队,他当时以7.2万英镑的转会费成为世界上身价最高的球员。在米兰队他与老马尔蒂尼和尼尔斯组成的中坚力量为球队带来了三次联赛冠军和一次冠军杯亚军。作为中场球员,斯奇亚菲诺在加盟米兰队的第一个赛季就攻入31个进球。斯奇亚菲诺共为米兰队效力了6个赛季,参加了149场比赛,射入48球。AC米兰将他评为俱乐部历史上10大最佳球员之一。
最佳外援中比肩老马
1960年,斯奇亚菲诺转会到了罗马队,并于两个赛季后在意大利宣布退出足坛。至此他一共在意甲出场188场,打入50粒进球。在意大利媒体评选的世纪最佳外援中,斯基亚维诺排在马拉多纳之后位列第二名,这足以证明他在当时的国际足坛地位是何等崇高。
英雄远去
1962年斯奇亚菲诺回到故里,并再次代表乌拉圭国家队出战25场,打入11球,其中7球在世界杯。1976年,斯奇亚菲诺短暂执教佩纳罗尔6个月, 之后他还以代理主教练的身份带领乌拉圭国家队打了两场国际赛事。斯奇亚菲诺直到去世那一刻都深受乌拉圭人的敬仰。1930世界杯人全部去世[1930年世界杯还有人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