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生活常识分类
热门标签:

投稿

最新标签:

投稿

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对人性的洞察深过鲁迅]

日期:2023/01/18 01:27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唐顺宗在位的某一天,在长安街的闹市上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进城的农夫把街上的宦官打了一顿,本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官民纠纷,可是从这一瞥中,似乎也有了唐朝衰落的影子。  那个农民是个卖柴火的,那天早上,他把自己辛辛苦苦从深山老林中砍来的几捆柴绑在驴背上,牵着驴进城售卖。  这几捆柴旁人看起来可能价值不高,但对于农夫来说却可能是几天甚至十几天的伙食费,每一根柴火都是自己汗水的结晶。好不容易有...

  唐顺宗在位的某一天,在长安街的闹市上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进城的农夫把街上的宦官打了一顿,本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官民纠纷,可是从这一瞥中,似乎也有了唐朝衰落的影子。

  那个农民是个卖柴火的,那天早上,他把自己辛辛苦苦从深山老林中砍来的几捆柴绑在驴背上,牵着驴进城售卖。

  这几捆柴旁人看起来可能价值不高,但对于农夫来说却可能是几天甚至十几天的伙食费,每一根柴火都是自己汗水的结晶。好不容易有机会来京城卖掉,心里应该是非常高兴的吧。

  可没想到,飞来横祸就这样砸到了自己头上。

  刚刚进城,就有一个趾高气扬的宦官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对自己说:“你的这些柴都被皇家征用了!”语气干脆而绝对,没有给农民任何回旋的余地。

  不仅如此,这一车的柴,宦官只给了农夫几尺绢作为货款,还要求农夫用自己的驴把柴运进皇宫。

  农夫的反应就像是普天下平民百姓面对“官儿”时的缩影,他不敢反抗又觉得委屈,默默地哭了出来。想把绢还给宦官,让他饶了自己,但宦官却不管不顾,就是要他牵着驴把柴送进皇宫。

  忍无可忍之下,农夫让这位宦官见识了何为匹夫之怒,恶向胆边生把他打了一顿,街上巡查的官吏发现之后立马将其逮捕。此时的他已经不敢想象自己将要面对怎样黑暗的未来。

  不过他的运气挺好,碰上了皇上高兴的时候,下诏罢免了这个嚣张跋扈的宦官,还给了他十匹绢作为补偿,这下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了,农民欢天喜地的回了家。

  不过,在其他绝大多数此类事件中,农民们作为弱势一方根本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只能任由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这些官员以极低的成本掠夺殆尽。

  后来的人们将这种现象叫做“宫市”。上面是韩愈在《顺宗实录》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这种情况最早在贞元末年就已经出现,皇家几位官员,专门负责在民间进行采购,采购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最开始是不包括的木炭的,但是木炭作为当时皇宫的主要燃料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所以皇家就专门设置了“木炭使”,在民间进行木炭的收购和管理,因为是官对民的活动,自然而然出现了欺压现象,低价强买,巧取豪夺的状纸不停出现在地方长官的案上,谏官曾多次建议废除宫市,但因为宫市在那一段历史时期特殊的存在意义,一直没有被废除。

  《卖炭翁》这首诗讲的其实就是宫市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初年,也正好是宫市危害最深的一段时间。

  【经典原文】

  卖炭翁

  白居易 〔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条分缕析】

  《卖炭翁》这首诗中,最著名的一句应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以一个很巧妙的角度揭示出卖炭翁其人的心理以及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很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如果到这句话结束,其实诗篇的意境也是完整的。不过,有没有后面“翩翩两骑来是谁”的故事,也就是这首诗平凡与伟大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前面的内容。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看似只讲了一个状态,实际上暗示了许多内容。南山就是王维笔下的终南山,其他人眼中的仙境在老翁的眼中不过是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砍下木头还要烧成木炭,慢慢凑齐了一车一千多斤,我们很难想象这其中的劳动量有多大,所以下文里,白居易也是立刻跟上了细节描写。

  满面的尘灰,站在烟火旁边熏久了,以至于两者的颜色愈加相近,两鬓都已经花白,十根指头都被木炭染黑。这样的描写让人想起那一幅油画《父亲》,一个鲜活的老农形象跃然纸上。

  后面4句是更进一步,笔触伸进老农生活的方方面面。卖木炭的钱够干点什么呢?不过是身上穿的衣服,嘴里吃的干粮,勤奋劳动换来的只是活下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已。明明自己身上衣服穿得单薄,扛不住冻,但是为了活下去,偏偏还要盼望着天气更冷一点,一个残酷的悖论。

  不知道老天是不是听到了卖炭翁的心声,昨夜偷偷在世间下了一场大雪,老农于是欢天喜地,架着牛车碾过冰霜去城中卖炭,早上出发,正午才到南门外边,牛困人饥,暂时在旁边一站,歇歇脚儿。

  没想到这一歇,却歇出了事儿来。

  眼看着远方两骑翩翩而至,他们面如冠玉,衣着光辉,老农一度以为是神仙降临,直到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

  两个如神仙般的人物,手里拿着来自皇宫的信物,让一个一辈子没见过世面的老农怎么拒绝呢?

  两个人就这样牵着牛车向北拉去。千余斤的炭啊,自己那么多天的努力都在其中,自己以后半月的吃食也都在其中,但是皇宫要用哪里能够舍不得!

  使者对老农的态度很满意,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头上,意思也很明显,这就是你这一车炭的报酬了。老农自然不敢有所违背,或许心里还在想,本以为是直接被免费征用了,没想到还能拿到一点东西,也挺好的了。

  在这样的社会中,宫市如狼似虎地发展着,盘剥着,身处其中的人们却丝毫不自知。中国的人民老早就学会了很好的忍耐,除非性命攸关。卖炭翁原文及翻译[对人性的洞察深过鲁迅]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