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综合知识分类
热门标签:

知识大杂烩

最新标签:

知识大杂烩

七言绝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

日期:2023/01/17 13:02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摘要:不畏浮云遮望跟,只[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应该是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赏析之四: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品简介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

  摘要:不畏浮云遮望跟,只[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应该是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赏析之四: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作品简介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应该是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

  时值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他初涉宦海,年仅三十岁,正值壮年,胸怀远大抱负,在立志改革的同时,也看到必然会遭到顽固派的反对。

  于是借登飞来峰抒发情怀,把那些顽固派比作“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遮掩人们的眼目,但只要站得高,就能看得远,表达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信念。

  诗词赏析

  首句紧扣题目直言飞来山上有千寻高的高塔,“寻”是古代计量高度的单位,一寻相当于现在的八尺,千寻塔,以夸张手法极言塔之高,实际上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次句以“闻说”二字化实为虚,意思是“听说在飞来峰的高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其实还是进一步突出飞来峰上的塔高,为后面抒发感受打下基础。

  以“闻说”一词引出,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一符合诗人并未于鸡鸣时在飞来峰的高塔上看日出的实际。

  二也在突出塔之高的基础上表现诗人朝气蓬勃、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感情色彩。

  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野,因为我站在高高的飞来峰顶!

  “浮云”意象内涵丰富,既指自然界中的云,更是有比喻义: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所以此处的“浮云”也比喻奸倿邪臣。

  “身在最高层”既扣住题目,又承接前两句对飞来峰上千寻塔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在政治上站得高的心理状态。

  而“不畏”二字,掷地有声,充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一般的登高诗,大多由登高引起,然后重点写登高所见所闻所思,最后抒发感慨。

  而这首诗对于登高所见之景没有过多描写,仅仅突出了飞来峰上塔之高,而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

  着重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名句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跟,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是点睛之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告诫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两句的正常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因果倒置,强调自己“不畏”的心理状态。

  而且“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突出了高瞻远瞩的气概,强调了“身在最高层”的重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个名句是王之涣登上高楼时的感慨,但以“欲”字引起,表达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的道理,与王安石句中蕴含的道理相近,但强调的重点不同。

  王安石强调的是自己坚定的决心,因为自己已经站得很高了;王之涣强调的是登高与开阔视野的关系,告诫人们,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苏句与王安石的诗句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但王诗着眼于肯定,比喻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的道理。

  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身在其中,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七言绝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