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网站地图

读书笔记分类
热门标签:

诗词名句

最新标签:

诗词名句

更闻箫鼓济楼船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更闻箫鼓济楼船全诗作者是谁?

日期:2023/01/18 15:12作者:小编人气:

导读: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愿侍巡游同旧里  唐代诗人 苏颋的《龙池乐章》。  全诗原文: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镇在天。  轩后雾图今已得,秦王水劒昔常传。  恩鱼不入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  愿侍巡游同旧里,更闻箫鼓济楼船。  更【辰集上】【曰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聞【未集中】【耳部】...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愿侍巡游同旧里

  唐代诗人 苏颋的《龙池乐章》。

  全诗原文: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镇在天。

  轩后雾图今已得,秦王水劒昔常传。

  恩鱼不入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

  愿侍巡游同旧里,更闻箫鼓济楼船。

  更【辰集上】【曰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聞【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䎽䎹《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知聞也。《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云。

  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又姓。《正字通》宋咸平進士聞見。明尚書聞淵。

  又聞人,複姓。《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又獸名。《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韻會》聲所至也。《詩·小雅》聲聞于天。《書·呂》發聞惟腥。《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又《廣韻》名達。《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詩·大雅》令聞令望。《朱註》令聞,善譽也。

  又通作問。《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又《韻補》叶無沿切,音近眠。《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咸之所聞。還音旋。

  簫【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廣韻》蘇彫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樂器。《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十管,長二尺。《廣雅》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博雅》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小者十六管,有底。《三禮圖》簫,大者長尺四寸,二十四彄。頌簫,長尺二寸,十六彄。《通卦驗》簫,夏至之樂,長尺四寸。《註》簫管,形象鳥翼。鳥爲火,火成數七,生數二,二七一十四,簫之長由此。《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淸也。《白虎通》簫者,中呂之氣。《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傳》言簫見細樂之備。《詩·周頌》旣備乃奏,簫管備舉。《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管如。《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簫,一名籟。《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註》郭象曰:籟,簫也。《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段龜龍·涼州記》呂纂,咸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正韻》亦作箾。

  又弓末謂之簫。《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註》簫,弭頭也。謂之簫,簫邪也。《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又與篠通。《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荆。《註》簫與篠通。

  又叶音脩。《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乘素波,鏡淸流。

  鼓【亥集下】【鼓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又星名。《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又《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又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又量名。《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廣雅》斛謂之鼓。《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又《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集韻》俗作皷,非是。

  濟【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泲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禮切,音秭。水名。《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又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又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又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又止也。《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又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又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

  又賙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又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註》濟,當讀爲擠。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⒈ 亦作“楼舩”。

  ⒉ 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亦代指水军。

  引《史记·平準书》:“是时 越 欲与 汉 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观环之。治楼船,高十餘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汉书·严助传》:“﹝ 南海王 ﹞后復反,会天暑多雨,楼舩卒水居击櫂,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西晋 楼船下 益州,金陵 王气黯然收。”

  西晋,一本作“王濬”。 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矶》:“只剩咱一营江上守,正防着战马北来骤,忽报楼船入浦口。”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军,叫做‘车骑’;近水的地方多训练水军,叫做‘楼船’。”

  ⒊ 指有楼饰的游船。

  引唐 杜甫 《城西陂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簫悲远天。”

  明 徐渭 《奉侍少保公宴集龙游之翠光岩》诗:“楼船几日下钱塘 ?胜地临江綺席张。”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轶事》:“秦淮 游舫,不施窓幕,彼姝鲜乘舟者,竞渡则有楼船。”

  更闻箫鼓济楼船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更闻箫鼓济楼船全诗作者是谁?更闻箫鼓济楼船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更闻箫鼓济楼船全诗作者是谁?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方舟号 生活百科 科学小知识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5

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友情链接:

济南seo 济南网站建设 Axial 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