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生活百科、读书笔记
日期:2023/01/18 15:32作者:小编人气: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日映层岩图画色
唐代诗人 宗楚客的《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全诗原文:
玉楼银牓枕严城,翠盖红旗列禁营。
日映层岩图画色,风摇杂树管弦声。
水边重阁含飞动,云裏孤峰类削成。
幸覩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
風【戌集下】【風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又《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又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又姓。黃帝臣風后。
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又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搖【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余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姚。《說文》動也。《詩·王風》中心搖搖。《疏》心憂無所附著之意。《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夾而搖之,以其豐殺之節也。
又《爾雅·釋詁》作也。《前漢·禮樂志》將搖舉,誰與期。《註》言當奮搖高舉,不可與期也。
又招搖,星名。《禮·曲禮》招搖在上。《疏》春秋運斗樞云:北斗七星第七搖光,則招搖也。《前漢·司馬相如·大人賦》部署眾神於搖光。《註》張揖曰:搖光,北斗杓頭第一星。◎按禮疏,合二星爲一。與漢書註互異。
又扶搖,暴風也。《爾雅·釋天》扶搖謂之猋。《註》風自下而上。
又步搖,首飾也。《詩·鄘風》副笄六珈。《疏》步搖,副之遺象。《前漢·江充傳》冠禪纚步搖。《註》冠禪纚,故行步則搖,纚卽今方目紗也。一作①。《周禮·天官·追師註》副以覆首,若今步①。《釋文》①本作搖。
又消搖,翱翔貌。與逍遙同。《禮·檀弓》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
又須搖,猶須臾也。《前漢·禮樂志》神奄留臨須搖。
又姓。《前漢·功臣表》海陽齊信侯搖毋餘。
又《唐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音曜。亦動也。《後主·關山月詩》城危接暈高,潤風連影搖。寒光帶岫移,冷色含山峭。䍃从肉,非从爪。亦作㨱。別見後十一畫。①字作下繇。肉作月。
雜【戌集中】【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徂合切《集韻》《韻會》昨合切,音䕹。《說文》五彩相合也。《玉篇》糅也。《易·坤卦》夫黃者,天地之雜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
又《禮·玉藻·雜帶註》雜,猶飾也,卽上之韠也。
又《玉篇》同也。《廣韻》集也。《易·繫辭》雜物撰德。《疏》言雜聚天下之物。
又《揚子·方言》碎也。《易·繫辭》其稱名也,雜而不越。《疏》辭理雜碎,各有倫序,而不相乖越。
又《玉篇》厠也。
又最也。
又《廣韻》帀也。
又穿也。
又鳥名。《爾雅·釋鳥》爰居,雜縣。《疏》爰居,海鳥也,一名雜縣。
又《集韻》七盍切《韻會》《正韻》七合切,音囃。《公羊傳·成十五年》諸大夫皆雜然曰:仲氏也,其然乎。《釋文》雜,七合反,又如字。
樹【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唐韻》常句切《集韻》《韻會》《正韻》殊遇切,殊去聲。《說文》生植之總名。《左傳·昭二年》季氏有嘉樹,宣子譽之。《禮·祭義》樹木以時伐焉。《淮南子·原道訓》萍樹根于水,木樹根于土。
又《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論語》邦君樹塞門。
又《揚子·方言》牀謂之杠。北燕、朝鮮閒謂之樹。
又獸名。《儀禮·鄉射禮》君國中射則皮樹中。《註》皮樹,獸名。謂皮作樹形以射之。
又姓也。《後魏·官氏志》樹洛于氏。後改爲樹氏。
又《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臣庾切,音豎。扶樹也。《徐鍇曰》樹之言豎也。種樹曰樹。《易·繫辭》古之葬者,不封不樹。《詩·小雅》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人,心焉數之。
又立也。《書·說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泰誓》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又諸侯之適子,天子命爲之嗣者,曰樹子。《穀梁傳·僖九年》無易樹子。俗作,非。
⒈ 亦作“管絃”。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引《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
《汉书·礼乐志》:“为其俎豆筦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絶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
晋 张华 《情诗》之一:“终晨抚管弦,日夕不成音。”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三千珠履阶陛,十二金釵列管絃。”
清 孙枝蔚 《村居杂感》诗之五:“长物吾家少,樽罍伴管絃。”
⒉ 指管弦乐。
引《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説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鐘石筦弦。”
唐 崔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囀管弦同。”
元 陈孚 《真定怀古》诗:“千里城,万家灯火筦絃清。”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词:“返照波间,水阔风高颺管絃。”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之四:“听, 南海 的涛声如号角, 鹭江 的潮音如管弦。”
声【丑集中】【士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风摇杂树管弦声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风摇杂树管弦声全诗作者是谁?风摇杂树管弦声什么意思?上一句是什么?风摇杂树管弦声全诗作者是谁?